赤眉军起义之初,战力彪悍,为何最终落败?

如题所述

赤眉军是王莽末期发展起来的一股起义军。

其核心主体仍旧以农民为主,这股活跃在山东泰山一带的赤眉军,因为长期和新莽军战斗,战斗力变得愈加彪悍,实力不容小觑。

公元24年,冬季。当刘秀还在镇抚河北的时候,赤眉大军突然进入南阳一带。

赤眉此番进攻,足够的迅速,让当时主导天下的更始帝毫无还手之力。赤眉军兵分两路侵袭颍川郡县,占领了多个据点,进攻极为顺利。

不过,当大军旗开得胜的时候,赤眉士兵开始怨声载道,因为他们想家了。

也许是山东大汉具有天生恋家的性格,值此大胜之际,大多数的士兵们“思欲东归”,一股脑的想要回家。

赤眉首领樊崇、徐宣等人知道此番如果回到老家,这些士兵必定散乱,赤眉军也名存实亡。他们商议一番,果断裹挟这些赤眉军直接扑杀长安城。

长安这座皇城拥有太多的宝物,这对于那些赤眉军而言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士兵们就这样被裹挟进入长安。

樊崇、徐宣兵分两路朝着关中进发,两路大军最终在函谷关会合。

当赤眉军逼近长安的同时,更始帝也调集兵力前往函谷关一带集中,不过被赤眉军一举击溃。

此时,更始政权内部相互征伐,赤眉军迅速逼近长安,抢占了长安城。

赤眉军进入长安之后,并没有想着经营这块地方,而是纵兵到处劫掠,关中豪族大肆饱受欺压。

此时刘秀派遣邓禹也在乎在同一时间进入关中,只是邓禹为了避免赤眉军,北上略低安定、北地、上郡三地。

很快,关中财富就被赤眉军劫掠一空,赤眉军开始西行进入陇地,继续纵兵劫掠。邓禹则趁势攻入长安,收整汉室帝王牌

位,送往在洛阳的刘秀。


西北一带为隗嚣镇守,此地西北军战力彪悍,并不亚于赤眉军。长期在平原地带作战的赤眉军,在陇西一带被西北军大败。

他们在撤退路上,当地天降大雪,士兵冻死者一万多人。

公元26年,二月。

在长安的邓禹遇到了更大的危急。

赤眉军和更始军残部都朝着长安冲杀过来。

更始军残部刘嘉、延岑等人屯兵陈仓,暂时还未出兵。邓禹先是派遣士兵前往郁夷防御赤眉军,不料被赤眉军大败。

邓禹无奈引兵撤往云阳,离开了长安城,赤眉军重新回到了长安。

公元26年,九月。

延岑将战线推进至杜陵一点,准备贴脸打赤眉。

赤眉军派遣左大司马逄安统领十万大军围攻杜陵,以诈反扑赤眉军,将十万赤眉军击溃,赤眉军开始准备退出关中,回到山东地区。

离家容易回家难啊,此时延岑占据长安,刘秀占据洛阳。赤眉军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可无论如任何,关中一点都被赤眉军霍霍完了,是该走了!

毕竟这群大汉没有什么抱负,他们只想搞钱啊!

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做皇帝又不会,只能在东西战线上处处劫掠,这样才能维持生活!

公元26年,二月。

冯异从洛阳出发,引兵引诱赤眉军撤离关中。

因为刘秀已经下令在新安、宜阳一带屯集重兵把守,准备一举荡平这股赤眉军,坚决不能让其退回山东。

冯异在华阴一带边打边退,恰好遇到了从关中撤退的邓禹。邓禹对赤眉军充满怒火,强令冯异联手进攻赤眉军。

双方在湖县展开大战,邓禹、冯异两人大败,邓禹败逃至宜阳。冯异边撤退便整顿残兵,撤退至回溪防守。

冯异在防守期间,开始派遣小部分兵力继续引诱赤眉军。赤眉军刚开始并没有大局进攻,只是试探性的对这股兵力发动进攻。

后来发现冯异真的无兵可调,遂长驱直入,直扑回溪。

双方最终在崤底展开大战,山谷两翼身着赤眉军服饰的人突然冲杀出来,这股伏兵乃是冯异部众,赤眉军被这股军队冲进军

中,大家开始相互厮杀。

冯异下令猛攻,收降八万赤眉军,其余十余万赤眉军在慌乱中逃到了宜阳。

他们不知道,这里有更大的埋伏在等待着他们。

刘秀已经屯兵于此,十余万赤眉军见大势已去,投降刘秀。

至此,纵横东西两大战场的赤眉军,彻底覆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1
因为赤眉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都是一些农民,后来被刘秀的专业部队所打败。
第2个回答  2020-08-10
因为虽然当时起义之初赤眉军战斗力非常强劲,但是在经过征战之后,并没有一个好的目标,所以在占领长安之后没有获得更多的支持,被刘秀以及各种地方武装一起围攻,最终失败
第3个回答  2020-08-11
因为这支军队缺少一个开明的领导者,以至于他们没有很好的规划自己的路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