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资料?

如题所述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谋略天才。世人称他为“鬼才”.

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离绍而去。

起初,颍川名士戏志才为曹操谋士,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会见后,郭嘉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时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谋善断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吕布以辕门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刘备,刘备不久便又得兵万余人,引起吕布妒恨,率兵攻打刘备。刘备逃走,归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让刘备豫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他该当如何,他说:“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说:“君得之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于是给刘备增兵增粮,派其至沛(今江苏沛县),收集散兵以对付吕布。
在曹操围攻邺城时,原已归降曹操的袁谭,又背叛曹操,乘机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并进攻逃至中山(今河北定州)的袁尚,迫使袁尚再逃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固安),投奔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刺史袁熙。袁谭收袁尚残部,驻扎龙凑(今山东平原东南)。曹操在击垮袁尚后,按各个击破的方针,以袁谭背盟为借口,出兵进攻袁谭。建安十年(204年)正月,曹操进攻南皮,大破袁军,占领南皮,袁谭出逃,被曹军追上杀死。袁谭所属各郡、县尽归顺曹操。郭嘉对曹操说:“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曹操为安抚地方,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稳定了统治。冀州平定,郭嘉因攻被封为洧阳亭侯。

时辽西少数民族乌桓部落乘中原战乱,掳迁汉族边民10余万户。曹操取冀州,杀袁谭后,袁熙、袁尚逃往乌桓,二者联结,不断侵扰边境。曹操为统一北方,于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开始远征乌桓的作战。刘备闻讯,立即赶往荆州,劝刘表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夺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迎献帝,兴汉室。曹操甚为担心,诸将皆说:“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唯郭嘉认为:“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听罢,茅塞顿开,遂立即挥师北上,进至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时,郭嘉又献策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依计而行,亲率轻骑兵,昼夜兼程,疾速行军。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白鹿山)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斩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虏20余万人(参见白狼山之战)。袁尚、袁熙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曹操再次采纳谋士郭嘉之计,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坐观局势,声言等待公孙康把二袁首级送来。九月,曹操从柳城撤军,不久,果然公孙康伏杀袁尚、袁熙及辽东单于速濮丸。
至此,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又北征乌桓(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国北方只剩荆州刘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0
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才识超群,足智多谋,长期追随左右,出谋划策,供给卓著,曹操常常问计与他,郭嘉三十八岁时病死,令曹操十分痛惜。

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多谋善断,留有余地,郭嘉这个人初到袁绍麾下不得施展,他说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就跑到曹操那里,曹操说他“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

郭嘉胸怀远量,匿迹修行,不与常人交往,所以当时并不知名,只是有见识的人赏识他,智谋之士是不是多谋,能不能得到君主的赏识信赖,君主是不是善任,能不能礼贤下士,知人善用,这是中国兵法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国兵法认为,国无智谋之士不强,君无智谋之士不立,事无智谋之士不成,兵无智谋之士不胜,“有国家这,未有不任智谋而成王业也”然而君主对智谋之士的信赖,智谋之士对君主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

智谋之士要多谋,谋划国家安危大计,遇见事态发展大势,消除隐患于未发之际,匡正君主之过失,解决疑难问题,辅主正确决策,君主要善任,以至诚之心待智谋之士,隆礼重义,勿施以欺诈,君无礼遇则智谋之士不至,君不诚挚则智谋之策不出,君主能否得到智谋之士,能否得到智谋之策全在于君主对治世大道的追求。

郭嘉是历史罕见的智慧之星,是值得学问家深入研究,艺术家大书特书的人物。

当初他北上晋见袁绍,袁绍不能用,又投奔了曹操。

他向曹操进言,论断曹操十个方面胜过袁绍“袁绍礼仪繁多,常为形式所困,公从实际出发,体任自然,。

袁绍割据一放,逆历史潮流而动,公顺应统一大势,奉天子以率天下。

东汉灭亡在于对待豪强过于宽纵,袁绍以宽济宽,不能整治危局,公拨乱反正,以严治政,上下皆循法度。

袁绍外表宽宏大量,内心量小忌贤,所任用这唯其亲戚子弟,公外表简单严肃,内心机智英明,用人不问远近,唯才是举。

袁绍多谋少决,往往事后才能意识到应当采取的策略,公谋顶即行,应变无穷。

袁绍沽名钓誉,喜欢听奉承话,那些能言善变外表上看得才兼备而干不了实事的人多归之,公以诚带人,不务虚名,以俭率下,有功必赏,那些有真知卓识,真才实学的人都愿意为公所用。

袁绍见到饥寒之人怜悯益于颜色,却不考虑那些从未见到的贫困百姓,谋划救国辅民的大计,公对眼前小事有忽略,对待大事从不含糊,,思虑所及不限于直接接触的人,恩德加于四海。

袁绍不会用人,大臣之间争夺权利,疑惑丛生,工用人得法,使人各尽其力,不能相互倾扎。

袁绍以亲疏定是非,赏罚不明。工是非分明,赏罚有道。

袁绍声众势强,但是不懂得兵法要领,公精通兵法,能以少胜多,用兵如神”。

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的思想基础,曹操曾说“使我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出则同车,入则同帐。

曹操评价郭嘉忠诚善良,智慧渊深,品性美好,通达事理,过绝于人。有人曾经非议郭嘉“不治行检”,郭嘉泰然自若,曹操见其有大丈夫意气,愈发的敬重于他。

郭嘉十余年为曹操出谋划策,动无遗失,过绝于人,赤壁战败,曹操又想起了郭嘉,叹息到:假如郭嘉健在,我不至于落得这等地步!更加领悟到了智谋之士的重要作用,郭嘉的十圣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官渡之战前,曹操担心势力不及袁绍,郭嘉分析出曹袁间的十胜十败,令曹操信心大增。200年,曹操大败袁绍。不久袁绍死去,曹操出兵讨伐袁绍儿子袁谭、袁尚,节节胜利,众人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但郭嘉则认为应退兵,令其自相残杀,曹操从计,南击刘备。袁谭、袁尚果因争夺冀州而开战。袁谭为袁尚所败,出走平原,并派遣辛毗向曹操求降。曹操进攻邺城,将袁尚赶向北走。不久曹军又击败袁谭,平定冀州。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曹操继续北上,讨伐袁尚及乌桓,曹营众人怕荆州的刘表派刘备偷击许,郭嘉认为刘表与刘备实是不和,所以应尽快解决北方事宜,更建言要兵贵神速,宜留辎重,轻骑兼程,出其不意,果然大破敌军,一路追杀袁尚,袁尚前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将他们杀死,表示归附曹操,曹操成功统一北方。
  当曹操自柳城北还时,郭嘉得了重病,曹操非常担心,不断前去探望。可惜,郭嘉回天乏术,死时三十八岁。临死前,他托贾诩给曹操带去一书,这是他平定辽东的最后一计。
  到其丧礼时,曹操大感哀痛,对荀攸等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谥郭嘉为贞侯。208年,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大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而后也经常怀念起他,如“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