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格格:完颜立童记(王敏彤)。葬在哪里?

如题所述

清末格格葬在北京八宝山

八宝山原名黑山,主要是由东西两座山峰构成的,最高处海拔103米,是西山山前岗阜。全山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0.6公里。八宝山历史名胜颇多,明代时有延寿寺、灵福寺、朝阳庵,西峰上建有娘娘庙,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褒忠护国寺。

八宝山南麓原有元朝至正年间海云和尚所建的灵福寺。明朝永乐初年,相传司礼监太监"刚铁"墓修筑于此,旁边建延寿寺,后改名褒忠护国寺。以后成为明朝及清朝高级宦官年老离宫后的世代养老地,有寺庙、农田、菜园。

王敏彤,本名完颜童记,满洲镶黄旗人。其父完颜立贤,人称立五爷,所以她又称立童记 。所以完颜立童记的叫法是错误的!要么称立童记,要么称完颜童记,不存在完颜立童记的叫法!关于立童记的童年。

扩展资料:

八宝山的名称由来:

明朝朱棣当上皇帝后,有 意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于是,他便派刘伯温打前站,并派炳刚大将军率精兵5万护送刘军师。大军择吉日从南京出发,来到了 红炉山下,很快就可进入北京城,将士都松了一口气。恰在此时,只见一队人马从山上冲了下来,为首的是一员女将。

她在炳刚的队 伍前摆下了一座迷魂阵。女将挺枪跃马,点名叫炳刚破阵。炳刚 提刀催马杀入阵中,只见四周烈火熊熊,座座火炉喷吐着烈焰。炳刚武艺高强,勇猛顽强,但有一天生弱点,就是怕炉火,一见炉火就 不知东西南北。他杀进阵中不一会儿,便连人带马掉进了一座大 火炉口。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猛将炳刚整个身子被截成两段,飞上天空,连他骑的马也给崩飞了。炳刚的上半身落在红炉山以东的 上庄,下半身落在山以西的下庄,他的马也落在了下庄的西边。后来,朱棣为了追记炳刚的功绩,在下庄修了一座庙,叫护国寺。

寺前有一座坟,里边埋着炳刚的盔甲,坟前碑上写着“开国元勋炳刚之墓”。在坟西修了一座小庙,叫马神庙。在炳刚战死的地 方,留下了很大的一个炉灰堆。一年夏天,灰堆由灰色变成了红、 黄、蓝、白、黑、绿、灰、紫八种颜色。

随之,人们在灰堆附近先后挖出了火石、灰石、砂石和白土、红土、黄土、坩土及青灰等建筑材料, 于是把红炉山改为八宝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敏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2

王敏彤(完颜立童记),葬在北京八宝山。

八宝山为北京西山山前平原上的孤立残丘,1950年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1970年改名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附近有八宝山殡仪馆,是北京市最大的殡仪馆,承担北京市三分之二的火葬任务。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均在此火化。在八宝山北麓,另有八宝山人民公墓,附近有老山公墓和老山骨灰堂,均为普通公墓。

王敏彤(完颜立童记)被誉为清朝最美格格,在死后葬于北京八宝山

扩展资料:

王敏彤(完颜立童记),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父亲为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母亲为爱新觉罗恒慧。是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妹妹完颜碧琳(又名“王涵”)。是婉容的表姐妹。 

她身材瘦弱,脸蛋精致,皮肤娇嫩白皙,是一位美丽漂亮的格格,自小便接受着良好教育,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大家闺秀的风范,也养成了温婉的性格。一生痴爱溥仪,却因为婉容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她并不想破坏婉容与溥仪之间的关系,不想伤害任何人。

这位文静而优雅的女士,一生命运多舛,身受变革时代的漩涡拖累,背负着传统家族繁多的负重,几次婚姻的机缘,都被错过了,因而终生未嫁,晚年时精神几近崩溃,含恨而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敏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0
王敏彤(完颜立童记),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其父为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其母为爱新觉罗恒慧。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妹完颜碧琳(又名“王涵”)。婉容的表姐妹。命运多舛的一生 一生命运多舛,这位文静、优雅的女士,因为被时代的漩涡拖累,又背负着这个传统家族过多的负重,几次婚姻的机缘,都被错过了,终生未嫁;她在晚年时精神几近崩溃。溥仪的痴心追求者 无独有偶。就在这前后,还有一位满族老姑娘盯上了溥仪。 这位老姑娘,是皇后婉容的亲姨的女儿,人称“王大姑娘”。她家住在东四三条一个独门独院,母亲是个老派人物,官称王老太太,旧时在京城也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物。解放后。家庭没有别的生活来源,靠卖点旧东西,再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儿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得倒也平静。 由于溥仪特赦回京,她一家的生活平静被打破了。早在伪满洲国时,溥仪的二妹有意让王大姑娘嫁给溥仪的弟弟溥杰,母女俩都到了伪满洲国的“新京”(即长春市)。由于日本人不同意溥杰与中国人结婚,此事便“黄”了。但她一家人仍对溥仪及爱新觉罗家族顶礼膜拜,崇敬得不得了。 完颜立童记刚一听说溥仪特赦回到了北京,王老太太素知溥仪与三妹关系不错,马上就找到溥仪的三妹金蕊秀,让她出面邀请溥仪到王家来吃饭。果然,三妹有面子,溥仪高兴地应约赴宴。 王老太太有心宴客,早准备好了一桌丰盛佳肴。母女俩都能炒一手好菜,这次当然拿出了看家本领。菜是可口的,再加上有王大姑娘在一旁热情劝酒,溥仪喝了个不亦乐乎。 本来,溥仪这个人不像他本人相貌那么死板,尤其喝了酒,就更喜欢嘻嘻哈哈地开玩笑。吃饭当中,王大姑娘在旁边把盏,俩人说说笑笑,溥仪微醉之中,又说了不少笑话。 结果,溥仪大醉而归。过后,他只记得宴席上的佳肴,却忘了把盏的“美人”。偏偏王大姑娘以为溥仪喜欢上了她,竟害上了单相思。 按说,王大姑娘年逾五旬,年龄只比溥仪小5岁,但她长得五官端正,浓眉大眼,模样挺不错,瞧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一些。她不仅知书达礼,还舞得一手好剑。六七十年代,她每天在文化部门口晨练,引来不少人观看。她应该不是那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只不过是条件高,把自己耽误了。 她以为溥仪对她印象不错,于是又托溥仪的三妹夫润麒从中撮合,要他代做说客,邀请溥仪再次赴宴。但溥仪一听就摇了头。 原来,溥仪根本就不想跟旧满族女子搞对象,而且他也不想找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旧式家庭妇女。 于是,无论是王老太太还是王大姑娘请吃饭,溥仪一律婉拒,再也不赴这种相亲“鸿门宴”了。 但王大姑娘死缠不放,屡屡托人向溥仪说合,溥仪烦了,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提王大姑娘就头痛不已。 到后来,溥仪跟我结了婚。王大姑娘听说以后,竟大哭了一场。 这还不算完。1965年,溥仪患病住进了医院。当时看望病人需要在门口拿牌子,一次只准进一个亲属。每天下午3点探视时,我去了几次,都看到牌子被人先拿走了。我进不去,只好在门口等候人家出来。原来是王大姑娘把探视牌拿了,她进溥仪的病房探视,一坐就是一下午,害得我总是一番好等。 王大姑娘越去越频繁,溥仪烦透了。一次,她进了病房长时间不走,溥仪忙打电话叫我去。她见我也不理,溥仪轰她,她才走了。 溥仪躺在病床上跟我说:“她真是太讨厌啦!”溥仪气恼之余,索性找来润麒,让他转告王大姑娘再也甭来啦。 也许是她真心喜欢溥仪。1965年春节前后,王大姑娘又来医院看溥仪。这次,很少发火的溥仪大光其火,对她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我不想见到你,你给我滚出去!” 溥仪正骂着,碰巧溥杰的夫人嵯峨浩进来看他,当时场面极为尴尬,嵯峨浩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 溥仪赶忙给嵯峨浩解释原委,王大姑娘哭着走了。 完颜立童记事后,嵯峨浩对我说:“我当时以为溥仪骂我呢!我从来没见溥仪发这么大的火……” 据笔者对王大姑娘一位至亲的采访得知:王大姑娘为了追求溥仪,不惜去医院专门做了妇科检查,居然开出一张诊断证明书,证明她依然是处女。 这未免可笑,但确是事实,足见王大姑娘的一片痴心。
第3个回答  2013-09-10
八宝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