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正"合纵"的是公孙衍,不是苏秦.那苏秦到底是干什么的?

考古证据证明合纵的公孙衍不是苏秦。 既然如此,苏秦的事迹是怎样的?苏秦做了什么?我们该怎样看待苏秦?

1、战国时的合纵不止一次,苏秦合纵是在周显王三十六年(BC333),《资治通鉴》载:“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当时犀首还在秦国任大良造,在雕阴之役大破魏军。犀首合纵是在五国相王的周显王四十六年(BC323)。

2、苏秦最主要的成就即是合纵六国(但维持的时间不过一年,纵约即解散)。后来离间齐、赵两国关系,说动齐国灭宋,引起燕秦等五国伐齐。

3、评价:从才智上说,苏秦从一介平民到出任六国相,位极人臣,自有其过人之处。然而从其做事来看,没有立场,以个人富贵为出发点,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实在不足效法。追问

可是有说法苏秦是燕昭王的间谍,目的就是要搞齐国。 苏秦的合纵也不是伐秦,而是伐齐。

苏秦向燕昭王献策,借助秦、赵之力攻破齐国。他以燕国特使的身份来到齐国,说是要助齐攻宋。 结果齐灭宋导致五国伐齐,后来苏秦因此被齐湣王判以“反间”之罪车裂了。

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一号墓出土的汉代竹简版的《孙子兵法》,在此《孙子》的《用间》一篇,在“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句之后,有一句“燕之兴也,苏秦在齐”。

追答

你知道这么多,已经完全不用提出这个问题了。战国时的谋士对于国家之念很淡,择木而栖很正常。施政也并非完全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如苏秦合纵更多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后来的秦国应侯蔡泽相秦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7-01
 纵横家,间谍
  对苏秦的评价非常复杂。
  原因在于三方面。
  (1)时代背景复杂。
  一是,战国是极端的功利化时代。
  二是,战国无义战。
  (2)争论大。
  第一种观点:《史记》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讳忌研习他的学说。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凡是不同时期和苏秦相类似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出身民间,却能联合六国合纵相亲,这正说明他的才智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经历,按着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只蒙受不好的名声。”
  第二种观点:《吕氏春秋·知度篇》。
  “桀用羊辛,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苏秦是个什么人呢?除了桀、纣时代外,大概历史当中宋国的唐鞅可以有一比,宋之唐鞅,齐之苏秦,天下其无可亡矣。什么意思呢?原来宋国用了一个人,唐鞅,宋国完蛋了。齐国用了一个苏秦,齐国也完蛋了。殃国殃民之人就是你苏秦。这是小人说。
  第三种观点:《荀子·臣道》。
  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巧佞便说,善取宠乎上。”这个巧佞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花言巧语,取悦人、骗人,不说真话,口是心非,完全属于江湖骗子。
  第四种观点:刘向《战国策书录》:张仪、苏秦“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刘向的《战国策书录》对苏秦的评价很高,当然他是把他和张仪一起评价的,张仪、苏秦什么人呢?这个人分量重,能量大,到了什么程度,“所在国重,所去国轻”。这个人在这个国家了,这个国家的地位就非常显赫,非常重要,不在了,这个国家当然无足轻重。证明这个人的能量和影响力非常大。这个可以理解为大人说、英雄说。
  (3)史料限制。
  一是有关苏秦研究的史料少;
  二是苏秦兄弟的故事比较混乱,不易分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1
从游说秦王失败回来时,家财散尽,仕途迷惘,却备受亲人的冷嘲热讽,由此坚定了他对于富贵的极端追求。悬梁刺股,闭门三年研习鬼谷子传书阴符,遂成大气。游说 诸侯,渐成合纵之势。其后没多久,因与齐国某私通,担心事情败露,偏袒一方,致使燕齐两国有隙,后被人刺杀。整体而言,苏秦是一个比较了不起的人,战国时,纷争不断,他能从一介草民成长为一个号令诸侯,威震天下的合约长,有其不可磨灭的性格因素,坚韧,有决心。但其个人的极度的拜金主义,是他被刺杀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终合纵失败的原因,因此在评价时,既有可取的性格品质,也因刨除金钱至上的人生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