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中国家电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如题所述

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新世纪开始的2001年加入了WTO。这是中国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将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人的关注点,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会发生哪些变化,而我们在这里要分析的,是人们还没有足够重视的一个方面,即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生活”可能发生的变化。那么,加入WTO将在社会领域给中国带来什么变化呢?或者换句话说,中国在社会领域可能发生的变化将会怎样影响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发展轨迹呢? 一、就业的变化前景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亚洲银行的测算,中国加入WTO后可使GDP增加2.94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新增加400万个就业机会,也就是说可新增约1200万个就业机会。而据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评估,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农工产品进口的放开,将导致增加1100万人失业,不过数年后,劳动和资本市场将再度充满活力。 其实,关于中国加入WTO以后就业情况的各种预测数据,都还只是一种静态的估计。事实上,加入WTO对于中国的就业来说,既不是“紫气东来”,也不是“洪水猛兽”,在短期内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可能比人们一般估计的要小。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其影响的指向性很强。 在农业就业方面,多数人认为影响总体上是负面的,因为中国的小麦、大米、大豆、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配额都将大幅度提高,对美国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平均要降到14.5-15%,而且要取消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的补贴。但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的农业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大农业(农林牧渔)中,农作业的产值只占约55%,而在农作业当中,水果、蔬菜、油料、花草、烟茶等产品的比重又越来越大。农业受到冲击较大的可能是传统的粮棉种植业,而在养殖、蔬菜、花草、油料、烟叶等方面,会增加商机,从而增加这方面的就业。但总的来说,农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工业就业方面,情况比较复杂,中国目前工业产品的平均关税是17%,入世3年后要降到8-9%。一方面,入世后中国传统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出口产业将会获得最大的收益,其中服装业、纺织业、建筑业、食品加工业等,加入WTO以后,由于出口配额的放宽和取消,就业会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资金和技术密集产业,如汽车、钢铁、机械、制药、仪器等行业,由于国际竞争力较弱,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就业机会可能会相应减少。而高科技产业和电信产业,加入WTO后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的进入,对这些产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就业会随之增加,但市场开放后此领域大量进口产品的拥入,也会影响到这些产业的成长和就业。在服务业方面,一般的商业和服务业会受到刺激而得到发展,就业也会增加,但金融、保险等行业,由于外资的参与竞争,国内相应行业会受到降低管理成本和劳动成本的巨大压力,就业前景很不乐观。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1年9月底,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共11367.6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484.9万人,主要集中在国有和集体部门;到2001年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近年来最高点618.7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53%,下岗职工仍有近700万人,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实际的城镇失业率约在7%。另外,据对59个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平均每个求职者具有0.65个就业岗位,但除了失业下岗人员,全国近几年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供给就达1500万人左右,当然多数在农村。 二、择业和社会流动的变化前景 加入WTO以后,在这方面总的趋势是,择业的取向将更加多样化,向与市场机遇相联系的知识技术岗位的流动趋势会明显加强,社会流动的频率会进一步加快,从城市到城市的工作流动会活跃起来。 从社会调查结果来看,近年来,人们的职业评价和择业取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业社会声望有较大提高的职业有科学家(包括社会科学家)、教师、国有企业经理、私营企业家、演员和个体户,有微弱下降的职业是干部,而下降较大的是国有企业工人。就择业取向来说,尽管从总体上看,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仍然是择业的首选,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体的择业取向有明显的差别。36岁以上的年龄组,更加看重具有政治权力象征并且比较稳定和具有国家社会保障的职业,而1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