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传说中有“四不像”的神兽,那么谁能告诉我它们的详细资料。

呵呵。。。查找资料写的东西,请大家能尽量详细点。。

古代有传说中有“四不像”的神兽是麋鹿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

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

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颈长似骆驼、尾端有黑毛,麋鹿角形状特殊,没有眉杈。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麋鹿是鹿类动物中较温顺的一种。据人工多年的饲养、观察,麋鹿的奔跑速度不及梅花鹿和狍,发情期的公鹿也不像梅花鹿、马鹿、白唇鹿那样攻击人,而且占群公鹿见到人接近即逃跑。

哺乳期,人给幼仔打耳号、测量时,幼仔的叫声只能吸引母鹿在远处观望,而不像其他鹿那样,母鹿为了保护幼仔而攻击人。雄性麋鹿之间为争夺配偶的角斗也相对温和,没有激烈的冲撞和大范围的移动。

角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失败者只是掉头走开,胜利者不再追斗,很少发生鹿之间的伤残现象。公鹿占群后,其他公鹿窥视母鹿时、占群公鹿仅用吼叫和追逐等方式赶走对方。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差,较易被天敌和人类捕杀。

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主要以禾本科、苔类及其它多种嫩草和树叶为食。人工饲养其饲料种类由三部分组成: “细粮”包括小麦麸、大麦、玉米、豆饼。

大豆秸秆纤维化程度较高是“粮”将“细粮”、“粗粮”分别粉碎,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发酵,与此同时,还用鲜嫩、可口的胡萝卜、麦青等“水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麋鹿 (哺乳动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中文名称】:麋鹿
  【拉丁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俗名】:四不象
  【英文名】:Pere David's Deer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野生绝灭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态环境】:低洼湿地和沼泽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
  【国内分布】:北京, 江苏 (人工引进)
  【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亚科: 鹿亚科 Cervinae
  属: 麋鹿属 Elaphurus,Milne-Edwards, 1866
  种: 麋鹿 E. davidianus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麋鹿过去曾经是野生动物。他善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疏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黄河流域一带。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热爱动植物的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放养,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据说仅剩下一对,养在一处王府里,以后转送万牲园(现北京动物园),也死掉了。至此,中国特产动物麋鹿,在国内完全灭绝。而乌邦寺庄园内所饲养的麋鹿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群。中国人想要看一眼本国的特产动物,不得不跑到国外去了。
  野生的麋鹿虽然绝灭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5年8月从英国乌邦寺迎归了20头年轻的麋鹿,放养在清代曾豢养麋鹿的南海子,并建立了一个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6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这两处的麋鹿都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为此,我国重新把麋鹿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中国古代有传说中有“四不像”的神兽,便是现今的麋鹿。
详细资料: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 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
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孟子》中记述,“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这证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园囿中已有了驯养的麋鹿。
汉朝以后,野生麋鹿数量日益减少。元朝建立以后,善骑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从黄海滩涂捕运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子孙们骑马射杀。野生麋鹿逐渐走向灭绝。到清朝初年,中国已只有一群约二三百只的麋鹿圈养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   1865年秋季,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无意中发现了南海子皇家猎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大卫以20两纹银为代价,买通猎苑守卒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1866年,他将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确认为从未发现的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独立的一个属。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确定拉丁种名,从此,麋鹿被称为“大卫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从北京南海子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随着时间的流逝,圈养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的麋鹿纷纷死去,种群规模逐渐缩小。从1898年起,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18头麋鹿成为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二战时,这个种群达到255头,乌邦寺庄园因害怕战火,开始向世界一些大动物园转让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达到1320头。
麋鹿的故乡中国希望麋鹿能重返家园。1956年和1973年,北京动物园分别得到了一对和两对麋鹿,但因繁殖障碍和环境不适,一直未能复兴种群。
1985年,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决定,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头麋鹿被用飞机从英国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原皇家猎苑,奇兽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39头麋鹿从英国经上海运抵江苏省大丰市,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
至2012年,中国已在北京、江苏省大丰市、湖北省石首市、河南省原阳县等地实施麋鹿散养计划,形成种群,全国已有麋鹿2000多头。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有麋鹿648头,有效种群已达到50个,这表明这个保护区已形成了世界第一家麋鹿基因库,麋鹿的遗传基因已不会再流失。2003年3月,世界第一头纯野生的麋鹿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内出生。
形态特征: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颈长似骆驼、尾端有黑毛,麋鹿角形状特殊,没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麋鹿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多肉,趾间有皮健膜,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带有响亮的磕碰声;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
雄性小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色的纵纹,腹部和臀部为棕白色。9月以后体毛被较长而厚的灰色冬毛所取代。
从麋鹿宽大的蹄及蹄间有皮腱膜分析,适于在沼泽地活动;长而多毛的尾,利于驱赶飞扰的昆虫;从饲养麋鹿喜泡水和泥浴的习性判断,它们过去生活于温暖潮湿泽地。喜平原、沼泽和水域,长江三角洲平原湿地显然是它栖息的理想生境。
生活习性:
麋鹿是鹿类动物中较温顺的一种。据人工多年的饲养、观察,麋鹿的奔跑速度不及梅花鹿和狍,发情期的公鹿也不像梅花鹿、马鹿、白唇鹿那样攻击人,而且占群公鹿见到人接近即逃跑。在哺乳期,人给幼仔打耳号、测量时,幼仔的叫声只能吸引母鹿在远处观望,而不像其他鹿那样,母鹿为了保护幼仔而攻击人。雄性麋鹿之间为争夺配偶的角斗也相对温和,没有激烈的冲撞和大范围的移动,角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失败者只是掉头走开,胜利者不再追斗,很少发生鹿之间的伤残现象。公鹿占群后,其他公鹿窥视母鹿时、占群公鹿仅用吼叫和追逐等方式赶走对方。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差,较易被天敌和人类捕杀。
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主要以禾本科、苔类及其它多种嫩草和树叶为食。人工饲养其饲料种类由三部分组成: “细粮”包括小麦麸、大麦、玉米、豆饼;大豆秸秆纤维化程度较高是“粗粮”。将“细粮”、“粗粮”分别粉碎,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发酵,与此同时,还用鲜嫩、可口的胡萝卜、麦青等“水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在10000年-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西从山西省北到黑龙江省,在朝鲜和日本也发现过麋鹿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灭绝。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约200-300头。1866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发现并命名拉丁种名,各国公使用贿赂、偷盗等手段,为自己国家动物园搞到几只。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
野生的麋鹿虽然绝灭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从英国乌邦寺迎归了20头年轻的麋鹿,放养在清代曾豢养廉鹿的南海子,并建立了一个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7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这两处的麋鹿都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
每年5月下旬,麋鹿自然保护区槐花飘香,绿草如茵,白鹭云集。在这个生动的季节里,雌鹿身上发射出一种神秘的气味,在没有风的日子里,这种气味相对稳定地在离地面约5米的空气中,沿水平方向在灌木和草丛间弥漫,成年麋鹿开始进入发情期。雄鹿陶醉在这种浓烈的气味中,它跟在母鹿的身后,猛吸一口,然后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歪侧着头,良久,再舒缓地呼出,神态如醉如痴。之后,成年雄鹿开始装扮自己,它们往身上涂泥浆,用角挑戳青草作为装饰,在麋鹿的眼里,这是威武的象征。雄鹿希望以此来博得雌鹿的青睐。在麋鹿的王国里,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在麋鹿的发情期里,尽管许多雄鹿徘徊在雌鹿身边虎视眈眈,但是,它们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所有的雄鹿中,只有鹿王才拥有惟一的交配权。其他雄鹿稍越雷池半步,就会遭到无情的驱赶,甚至猛烈地攻击。因此,绝大多数雄鹿极有可能一生都无法留下一儿半女。
求偶发情于5月底至8月。交配期间,雄兽之间发生对峙或角斗的现象,性情突然变得暴躁,发出出阵阵叫声,以角挑地,眶下腺分泌液体,涂抹于树干之上。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长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裹着灰白色胎衣的小鹿刚落地就能抬起头,母性极强的大鹿迅速转身为孩子舔舐并吃掉胎衣。初生的幼仔体重大约为12千克,毛色桔红并有白斑,6-8周后白斑消失,出生3个月后,体重将达到70千克。2岁时性成熟,雄性小鹿2岁长角分叉,6岁叉角发育完全,理论寿命为25岁。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距今约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动物分类学家将它归类为鹿科,麋鹿属,达氏种。历史上麋鹿共有5 个物种,即双叉种、蓝田种、台湾种、晋南种、达氏种,现存者为达氏种。
麋鹿作为野生种群早已绝迹多年,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京大兴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面积达117万亩的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处麋鹿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约占世界麋鹿数量的28% 。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林茂草丰,人迹罕至,是麋鹿野生放养的天然理想场所。适宜的生境加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管护,其野生种群数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经过繁衍扩大,已达到1000多头。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约52头麋鹿在这里被野化放归。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可自我维持的麋鹿野生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来麋鹿无野生种群的历史。
第3个回答  2015-07-26
麋鹿,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似牛、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麋鹿是中国国家濒危物种、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曾一度在中国消失长达百年时间。1865年1月30日,法国驻中国大使,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1985年,麋鹿从欧洲重回故土,繁育在北京南海子。目前,国内已有北京、江苏大丰、湖北石首、河南原阳4处麋鹿繁育基地,麋鹿总数量增至约4000头。

看过《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剧中主人公姜子牙的坐骑模样非常特殊,像鹿又不是鹿,像马又不是马,人们称之为“四不像”。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也往往在形容一个古怪东西时称之为“四不像”,那“四不像”究竟为何物呢?张炜查阅资料发现,“四不像”原来竟是对一种稀有动物的美称。
我国曾经有一种叫麋鹿的动物长相非常特殊,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但整体看上去却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于是人们美其名曰“四不像”。
麋鹿是一种食草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年脱换两次。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麋鹿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亚门、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鹿亚科、麋鹿属、麋鹿种类动物。它是我国的特有动物,也是与大熊猫齐名的世界上稀有的珍兽,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北和中原的沼泽低洼地区。
麋鹿性喜水,善游泳。由于至蹄宽大,侧蹄亦能着地,适于在雪地和泥泞地上活动。以青草、树叶、水生植物为食。6~8月发情。怀孕期约10个月,次年5月左右产仔。
麋鹿俗称“四不像”,它体长约200cm,肩高可达130cm。尾长,尾端下垂到脚踝;冬毛长呈灰棕色,夏毛红棕色,颈部有1条黑褐色纵纹延伸到体背前部,颈下有黑褐色长毛。雌鹿无角,雄性有角,角枝形态十分特殊,没有眉叉,主干离头部一段距离后。角分两枝,每枝2杈,每杈又分一些小杈。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角枝次级的分叉更为复杂些。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类长得多,可达65cm,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末端生有丛毛。
麋鹿长相特殊古书也有记载:清·西清 《黑龙江外纪》卷八:四不像,亦鹿类。俄伦春役之如牛马,有事哨之则来,舐以盐则去,部人赖之,不杀也。国语谓之“俄伦布呼”,而《异域录》称之为角鹿。尝见《清文汇书》云:四不像,牝、牡皆有角。则称角鹿不为无本。土人饲以石花,即苔也。
据科学家从出土的化石考证,“四不像”麋鹿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北和中原的沼泽低洼地区,而到了明清时期,开始从野外绝灭而成为一种园林动物,最后一群“四不像”被保留在北京城南6里之外的“南海子”皇家猎苑中,到了清朝末年仅剩120只。
1865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一次骑马考察京郊农村时来到了“南海子”,偶然发现了围墙里的“四不像”,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翌年他以贿赂的手段用20两银子骗去了一对“四不像”运往巴黎。此后,又有一些“四不像”先后被运往欧洲一些国家。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围场的“四不像”被抢、杀,洗劫一空,从此“四不像”在我国销声匿迹。
后来,英国乌邦寺庄园把“四不像”豢养起来,并能繁衍生息,到1901年,这里拥有全世界仅有的“四不像”18只。1981年,我国派出科学代表团前往乌邦寺庄园参观考察“四不像”。该庄园的主人塔维斯托克勋爵曾多次向国际科学界表示,他希望有朝一日“四不像”能重新回到中国安家。
1985年在世界保护自然国际组织的协助下,英国乌邦寺庄园赠给中国的第一批“四不像”于8月24日空运到北京,饲养在“四不像”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南海子”麋鹿苑。“四不像”经过100多年的颠沛流离,终于又回到了故乡。
1986年8月,由英国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的39头“四不像”重返故乡,在大丰市放养,它的身影才又重现中国。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四不像”数量已繁殖至500余只,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而且现在大丰自然保护区已有“四不像”基因库,“四不像”已不会绝种。
姜子牙当年学业期满离开昆仑山时,其师元始天尊送了他三件宝:打神鞭、杏黄旗、四不像。“四不像”作为“三宝”之一,为周朝800年天下的基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成为后来人们形容一种不伦不类事物的习惯用语!
第4个回答  2013-09-25
麒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