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原文: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后按时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帮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功课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从十五岁开始有志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知识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扩展资料:

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2、《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3、本章不仅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还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百度百科-论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4

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

出自孔子《论语》中的《述而》。

原文如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如下: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没意义。”

扩展资料:

《论语·述而》

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论语》简介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 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没意义。”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没意义。”

出处:孔子《论语》中的《述而》。

扩展资料

孔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富贵对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为了求得富贵,有多少人奴颜婢膝,阿谀奉承,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人格。孔子鄙弃这样的富贵,他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

儒家一向反对为求取功名富贵而北里自己的道德原则,孔子一生周有本奏,屡屡断饮断炊,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不厌弃贫困,他主张君子要有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在贫穷困乏中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志于道,志于学,为后世儒生树立了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10-30

语出孔子《论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总之,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星星加:196698214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