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学阶段学生寄宿对学生成长的利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1-23
作为一个已经住校12年的小孩,我觉得自己可以现身说法一下。
先介绍一下背景。
我今年21岁,从半岁断奶到上小学之前,周一到周五我住在外婆家,周末回父母家;6岁上了一所贵族小学,寄宿制,初中高中也是寄宿制学校,大学离开了成都在北京念书。
另外,小学4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异,现在有一个4岁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我的性格有一些问题,不能确切地说哪些是寄宿造成的,就我能感受到的来讲,从小寄宿大概有这么几条影响:
1.跟父母的不亲密感。
从初中到大学我周围都有很多同学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或者是日常地给父母打电话,而聊天内容在我听来实在是无聊透顶,完全没有打电话的必要,所以我觉得这些同学都是奇葩。我如果没有必要(比如有东西忘在家里必须要用)是不会主动联系父母的。然而后来发现可能我才是奇葩的那一个……也许大多数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是会想要告诉父母寻求安慰的吧,但我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跟父母撒娇这种事我绝对做不出来,真的难以想象啊……如果父母拒绝了我的要求,我会知趣地再也不提。
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也不想回家,不是有什么排斥的情绪,只是单纯地觉得没有必要,我不知道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谁也不会因为见不到谁而难过。
如果说这是一种你们需要的孩子的独立,寄宿学校也许是成功的。
这种疏离感当然并不意味着没有亲情,我爱我的父母,我也知道他们爱我。
2.自卑、多疑
小时候我成绩很好,但情商不太高,比较张扬,也有些小气,所以有受过同学的排挤和孤立,在评选班干部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投我,分组的时候往往是和另外的被排挤者落在最后凑成一个组。所以我不参加任何可能会表现出自己不受欢迎的活动,自卑伴随了我很多年。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因为每次计算机课我都交了作业(这样的人全班一共就3个)所以第二学期计算机老师把我们三个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我们有资格竞选课代表。
然后我举手,很帅气地,告诉老师,我弃权。
我故意装得很帅气,很不屑于此,只是怕一会儿发现自己是如此不受欢迎,没有人支持我,没有人喜欢我。整个初中,我给同学的印象是游离的。
后来渐渐地,因为会伪装,我的人缘没有那么差了,到高中也有了一些认为我很有魅力的朋友,但我内心是很不自信的,我觉得他们看见的优秀的我是假的。再后来我变得不在乎他人的评价,也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小学的时候班上的女生喜欢拉帮结派,而且局势瞬息万变,我可能眼力劲儿不够,总是站不到正确的队伍,最后才搞得自己一个人被孤立。现在想想,不是站队问题,而是我太懦弱,总是在想要站在谁那边,而不是明确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小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样的。
我眼看着同一宿舍分成两派时,我们这边的大姐把另外一个人的牙刷拿去刷厕所,然后在那个人刷牙的时候说出来嘲笑她;把宿舍飞舞的飞蛾蜘蛛打死然后塞进别人的被子里……然后在我自己被孤立的时候,她们吃光了我放在宿管阿姨那里的成长快乐,而宿管阿姨不闻不问;偷吃别人的巧克力然后把糖纸放到我床单下诬陷我;冬天妈妈给我织的手套围巾被他们从楼上丢下去,第二天经过那篇草坪,我告诉生活老师,老师为了维持队伍整齐,不让我去捡……
我家里那时没什么钱,那瓶成长快乐我求了好久妈妈才给我买;哈哈,穷也正成为了我偷吃别人巧克力的完美理由;我那时候还是很想妈妈的,妈妈织的围巾手套还没用过就被扔掉,我觉得心里火辣辣的愧疚。
老师和阿姨是帮凶,大人是不会帮助你的。我对于人民教师的一切美好幻想都粉碎于我的小学,我知道老师也是人,欺软怕硬,贪婪而又丑恶。
我学会了虚与委蛇,绝对不让别人知道我的弱点,否则他们一定会加以利用,捅刀加撒盐。
3.体制化
上大学以后没有人强制规定我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几点吃饭,我觉得很难受。
于是我昼夜颠倒,暴饮暴食,没有一张时间作息表来约束我,我觉得很空虚。)像一个抖M……我甚至羡慕监狱里的生活——有规律的生活,多么美好啊。看到一张时间表,我会觉得兴奋。而我自己的计划一旦被打乱我就立刻陷入绝望之中,有点强迫倾向,会觉得这一整天都毁掉了,我什么也不能做了。
也许是我自己适应不良,这种对时间规划的偏好如果利用得好应该会是一大优点吧。

我说的都是不良影响,但并不代表我觉得走读就一定比寄宿好,教育的影响环节太多,父母的每个选择都没有错,不要把自己的失败归于童年,更不要去责怪父母,这些事情本来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就连孰优孰劣也很难说,只是自己的经历似乎比较典型,也就随便说说感受而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