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频率和时钟频率有什么区别

关于单片机的。

1、信号源不同:

晶体振荡频率来自晶体振荡器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而时钟频率则来自振荡电路集成到“频率合成器(Frequency Synthesizer)””芯片中,它对晶体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分割(或倍频),为不同工作速度的芯片(或器件)提供所需的时钟频率。

2、用途不同:

晶体振荡频率被认为是晶体振荡器的一个恒定参考频率源(石英晶体用于石英表和电子表中的计时)。自pc诞生以来,一个14.318M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一直被用作主板上的参考频率源。

 如CPU、AGP插槽、PCI插槽、硬盘接口、USB端口和PS/ 2端口在通信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提供不同的时钟频率。时钟频率服务于不同的电路。

扩展资料

晶体振荡器的作用:

晶振在应用具体起到的作用,微控制器的时钟源可以分为两类:基于机械谐振器件的时钟源,如晶振、陶瓷谐振槽路;RC(电阻、电容)振荡器。一种是皮尔斯振荡器配置,适用于晶振和陶瓷谐振槽路。另一种为简单的分立RC振荡器。基于晶振与陶瓷谐振槽路的振荡器通常能提供非常高的初始精度和较低的温度系数。

RC振荡器能够快速启动,成本也比较低,但通常在整个温度和工作电源电压范围内精度较差,会在标称输出频率的5%至50%范围内变化。但其性能受环境条件和电路元件选择的影响。需认真对待振荡器电路的元件选择和线路板布局。

在使用时,陶瓷谐振槽路和相应的负载电容必须根据特定的逻辑系列进行优化。具有高Q值的晶振对放大器的选择并不敏感,但在过驱动时很容易产生频率漂移(甚至可能损坏)。

影响振荡器工作的环境因素有:电磁干扰(EMI)、机械震动与冲击、湿度和温度。这些因素会增大输出频率的变化,增加不稳定性,并且在有些情况下,还会造成振荡器停振。上述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使用振荡器模块避免。

这些模块自带振荡器、提供低阻方波输出,并且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保证运行。最常用的两种类型是晶振模块和集成RC振荡器(硅振荡器)。晶振模块提供与分立晶振相同的精度。

硅振荡器的精度要比分立RC振荡器高,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与陶瓷谐振槽路相当的精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晶体振荡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钟频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6

1、信号源不同:

晶振频率源于晶体振荡器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而时钟频率源于振荡电路整合成一颗“频率合成器(Frequency Synthesizer)”芯片,对晶体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分频(或倍频),以便为不同运行速度的芯片(或设备)提供所需要的时钟频率。

2、用途不同:

晶振频率视为晶体振荡器恒定的基准频率源(石英表、电子表中都是利用石英晶体来做计时的基准频率)。从PC诞生至今,主板上一直都使用一颗14.318M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频率源。

诸如CPU,AGP插槽、PCI插槽、硬盘接口、USB端口和PS/2端口等在通信速度上有很大差异,所以需要提供不同的时钟频率,时钟频率正是为不同电路而服务的。

扩展资料:

时钟频率的作用:

1、许多的半导体芯片,每个芯片都是在特定的时钟频率下进行工作的。时钟发生器提供给芯片的时钟信号是一个连续的脉冲信号,而脉冲就相当于芯片的脉搏,每一次脉冲到来,芯片内的晶体管就改变一次状态,让整个芯片完成一定任务。

2、数字芯片中众多的晶体管全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它们的导通和关断动作无不是按照时钟信号的节奏进行的。如果时钟频率过高,就可能出现晶体管的状态来不及变化的情况,产生死锁或随机性误操作。所以,每一款芯片都有自己的频率极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钟频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晶体振荡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7
单片机外部晶振频率指的是单片机外接晶体振荡器的固有频率。外部时钟频率则指的是单片机外接的时钟电路中晶体振荡器的固有频率。在单片机系统中这是两个分离的振荡源。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晶振频率 是 晶体振荡器的固有频率, 不能改变的.
时钟频率 是 单片机的工作CLK引脚的频率, 可以直接由晶振产生, 也可以用PLL电路对晶振频率进行倍频或分频来产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05
晶振频率 是 晶体振荡器的固有频率, 不能改变的.
时钟频率 是 单片机的工作CLK引脚的频率, 可以直接由晶振产生, 也可以用PLL电路对晶振频率进行倍频或分频来产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