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儿孙自有儿孙福下一句:莫为儿孙作马牛。出自《增广贤文》,这是书中的一句俗语将孝道以反语的形式呈现。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最早有对这句俗语的记载。我们应该都对前半句很熟悉,能理解到大概的意思。子女出生后,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的人生要去追求。父母爱子心切,能给予帮助的都做尽了,最后还是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与其为子女的未来担心操劳,还不如享受自己的晚年。

就算是位再高,终有退位的一天,想要陪子女走完一生,几乎是不大可能的,而且宠溺过度也会使他们最后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让孩子独立成长,他们长大便会自知冷暖,自力更生。

解释了子女的未来自有着落之后,必然要说明,父母也不用掏心掏肺地整天担忧着,若是把他们的前程都给安排好了,恐怕也不见得对子女有多大好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孩子不能从小宠到大,而是要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能尽早适应社会的环境,真正地茁壮成长。

忽略了这句话的父母,一般在生活上都给自己的子女做好了一切安排,成了“人生管家”。他们不知道的是,长大成人的孩子最后会变为社会的“巨婴”,连生活都可能无法自理,更别说处理社会关系了,父母再后悔都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有一个姓罗的秀才,因为家里比较穷,相比其他人自己条件更差,几次考试都没有成功,最后只能沮丧地离开家里,后来去了一个偏远的地方当先生教学生读书。

然后有了自己的妻子生了孩子,他的妻子出自富贵人家,不擅家务,所以他的儿子和他的妻子一起打理家里,罗秀才在外头教书几年,终于回家了,看到了自己长高的儿子,想要把他送去上学,于是他便考考他。

因为他儿子还比较小,罗秀才就通过对对联的方式考他,就给了一个“天”字让他儿子对,他的妻子知道自己儿子愚钝,怕儿子惹他爹生气,就指了指地,他的儿子若有所思的想了会儿,突然明白了什么,就对出“鸡屎”。

原来他的儿子看见了地上有鸡屎,罗秀才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又继续问他,给出“父亲”让他对,母亲又连忙提醒他,把手指了指地自己,结果他的儿子又看错了,给出的答案是“奶”。

罗秀才很是生气,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希望了,将来会也和自己一样没有出息,随后扬长而去,想不开就去寺庙做了和尚。

罗秀才离开后,这个家里就没了顶梁柱,母亲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出息才使罗秀才出家,于是在空闲时间中教导儿子,不惜花大价钱请来名师进行教导,他的儿子虽然天资愚笨,但是十分勤奋,通过他坚持不懈地学习终于中了状元。

儿子知道这一切都是他母亲的功劳,于是办了一场大宴来庆祝,出家的罗秀才在听说了这件事后十分高兴,就回到家里。

看门的以为他是来化缘的,请示罗母后就准备拿些钱财打发他,结果他不要钱财非要见到状元,见到状元后在门口留下了一句诗:“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4

莫为儿孙作马牛。是告诫天下父母,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智力也是一样,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强逼或者放任,否则最后只能适得其反。

但也有人解说是,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长辈不必为他们过于操劳担忧,如果有福的话,什么都没有,也能白手起家,如果没福的话,就算你家财万贯,最后也不够其挥霍,反而还害了子孙。

老人提到儿女的时候,通常会把一句话放在嘴边,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的意思是儿子自有他们自己的福气,老人不必过于担忧,也不必为他们过多操劳。

这句俗语《增广贤文》里记载过,它的出处是元代关汉卿写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个下句。

扩展资料

典故: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有个秀才姓罗,他因家境贫寒考场失意,最后只能远离家人,到其他地方当个教书先生。

罗秀才有妻有儿,妻子是大家闺秀,他不在的时候只能妻子来干家务,妻子不擅长干家务,后来就是儿子妻子一起管理家务。

在外过了几年,罗秀才休假回家过年,见到自己7岁的儿子,很满意,就想考考他的对对子,然后送他去上学罗秀才指着天,先出了一个“天”让他对,儿子平时只懂家务,所以根本对不出,母亲在一旁干着急就指着地,结果不小心指到了地上的鸡屎,儿子心领神会,对出了一个“天”对“鸡屎”。

为了感激自己的母亲,儿子中了状元后就为母亲过寿。出家的罗秀才听了,非常高兴,急忙赶回家探访,看门的人不认识他,就禀报说有个和尚来化缘,罗母开始给他钱,他不要,后来还请求见新科状元,见到后就在墙上写了一首诗: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儿孙自有儿孙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14

古代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还有下一句,那就是“莫为儿女做马牛”。

其实大家最熟悉的还是前面一句,因为流传性比较广。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说,儿孙有儿孙的福气,不要为他们做牛做马什么都包揽,也不能放任自流,什么都不管他们。

这首诗的由来其实有一个典故。相传在明朝时候有一个秀才,很有才华。但无奈家境贫寒,多次参考却名落孙山,无奈之下只能谋了一个老师的工作。

因为他长时间不在家,在外面教孩子读书,所以家里大小事情都是由妻子来照顾的。他的儿子已经7岁了,该是读书上学堂的年纪了。罗秀才在一次休假回家的时候,便想要考考自己的儿子。

他想考儿子对对子。他指着天,儿子对不出来,他又指着自己说父亲对什么,儿子还是对不出来。母亲很着急想要帮忙,但无奈却帮了倒忙。罗秀才更是恼怒,觉得自己的儿子愚笨不堪,愤而离家。

后来妻子见自己的丈夫离开家,觉得自己对孩子实在是照顾不够,于是便开始慢慢的教儿子读书写字,然后送儿子去了学堂。最后儿子学成所得,竟然考中了状元回来。罗秀才听完这个消息回来,便在自家的墙上写下了这首诗。

所以这两句诗头一句是提醒了父母应该有的一个态度,后一句则是告诉父母们应该如何做。其实后一句的教育比第1句更大。最后一句才是精华所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14

"儿孙自有儿孙福,下一句是莫与儿孙作远忧。

意思是百子孙自有他们的福分,长辈不必过于替他们操劳、担忧。

此句出自二十四史通俗演义中第四回《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的开篇诗:“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白话释义为:

扩展资料:

儿孙自有儿孙福出处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此句“来源”于二十四史通俗演义中第四回《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的开篇诗。

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河北民间故事

传说,过去有一人,家贫如洗,妻儿跟着受累。其妻埋怨他:“人家都有钱,你看看你,我就不说了,孩子让你给饿的,脸都是青的。”此人言道:“流年不顺,又没收成,街坊四邻也都穷,有没个亲戚,借都借不来,我能咋办呀?”

其妻言:“借不来,偷你总能偷吧?”“哪里去偷?”“财主家。”“财主家高墙大院的,我又翻不过去。”其妻言道:“他家院墙不是有排水的水眼吗?你不会从那钻进去。”

此人言道:“财主家有的是护院的,个个如狼似虎,你脑袋一钻进水眼,护院的拿大棒就把脑袋打碎了,还怎么办?”“你不会拿个瓢先试试,打碎了就别进去。”此人如其言,一进水眼护院将瓢打碎。就把头缩了回来,心中就思量,我连偷都偷不来,还怎么回去见妻儿,一羞之下,离家出走。

二十年后,此人流落街头,乞讨为生,来到自家门口,一打听才知道,儿子过家富足。此人无颜见妻儿,就在墙上提下一首打油诗:

二十年前把人偷,一棍打破葫芦瓢。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其子看诗,告于其母,其母大惊,叫儿子快追此人,原来就是你父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儿孙自有儿孙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18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就是自己的儿孙们有他们自己的命运,有他们自己的世界的意思。他的下一句就是莫为儿孙做远忧,意思就是说孩子们有孩子们自己的命运,我们作为长辈的就不要给孩子们瞎操心了。

这句话是出自元·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整句诗是这样说的“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这句话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说出了一定的道理。有的时候孩子的命运并不是我们家长想干预就能干预出得了的。我们只能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走,要教育他们不能产生依赖心理。而且我们重在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至于过程中他们吃的苦受的累都是必须经历的。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家长的年纪比孩子要大,就算想管的话也不可能管孩子一辈子。小的时候可以管管,但等孩子长大了我们也老了,没那个管的能力。可一旦他们产生依赖心理,到你不能管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谋生的能力。

比如像某些富二代孩子一样,他们从小到大都没受过什么苦,年轻的时候指着父母,父母想的是给他们多赚点钱,让他们能够养老。可问题是他们没有谋生的技能,还学会了大手花钱的习惯,等父母去世了没有人管他们,留的这些钱还不够他们几年花的。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不用想着给孩子们攒多少钱,要锻炼他们谋生的技能,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走,要教育他们要有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能分辨是非对错,有独立的人格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