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潜伏》中的故事情节漏洞(以及如何修改)、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如题所述

1.吴站长曾说过:以前的天津站……,现在的天津站就像一婊子,谁都能拿来用。是说天津站泄密严重。大家试想,余则成没来时,天津站不泄密,余则成来了就开始泄密;马奎死了还在泄密,李崖来了仍在泄密,陆乔山走了还泄密,李崖死了,黄雀计划还是被共党端了窝。吴站长是何其精明老练之人,就是用排除法也应该想到余则成的嫌疑最大,怎么一直对他信任之至,临走临走还要带上他,想让他去广州当管家。这样的剧情漏洞不知大家怎么想。
2.余则成从国民党的青训班毕业后到军统局工作,军统局吕宗方科长让余填履历表,非让他在“婚否”一栏填“已婚”,理由是这样容易取得军统局的好感。这个理由太牵强了!此时,余则成还不是中=共间谍,只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填上“已婚”,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进入军统局这样的保密机关工作,肯定要经过“政审”的。没结过婚,社会关系简单,才容易取得军统局首长的信任;而结过婚,社会关系就变得复杂了,一旦军统局到他的老家搞外调,那不麻烦了吗?所以说,吕宗方让余则成在履历表上填“已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以余则成的心计与老练,不可能在这件事上像个傻子一样听科长的安排。换了谁,刚刚到政府机关工作,科长让在履历表上填“已婚”,谁也不会答应的。这不是剥夺人家的恋爱权和婚姻权吗?这不是没事找事吗?3.余则成与马奎去接初到天津的翠平,按说应该到车站接才合理,结果却到荒郊野外去接,而且是一个游击队员赶着马车与翠平在那里等候,那个游击队员腰里还别着枪,差点让马奎发现。难道翠平是坐马车到的天津?翠平与游击队员车夫难道就这样佩带武器(翠平还带了个手雷)、赶着马车从“解放区”来到“国统区”天津?4.马奎被余则成与左蓝合谋诬陷为“峨眉峰”,老谋深算的吴站长竟然相信了。须知,就在不久前,吴站长不在天津期间,马奎同志不等不靠,努力工作,一举破获了负责与余则成(“峨眉峰”)联系的中=共地下交通站,抓获了中=共在天津的第三号人物秋老板。马奎这么能干,吴站长怎么那么容易就相信他是“峨眉峰”呢?如果马奎是中=共间谍,怎么解释他破获中=共地下交通站、抓获秋老板这一奇功?5.则成在保密局办公区内开枪打死马奎的手下,也是败笔。保密局里响起了枪声,居然无人过问,波澜不惊,过了几天才发现尸体,而且不去追查死因,可信吗?6.翠平救谢若林安排的“女八路”的情节,也很荒唐。那个三次在翠平面前出现的“女八路”,分明就是奔翠平来的,也太假了!翠平居然相信,不仅去救她,还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那不是一般的愚蠢。这与此时翠平受余则成熏陶已经适应地下工作的剧情不符。7.第三十集大结局,最大的漏洞是翠平出现在机场。编造痕迹太重,因为她根本没有可能送主人到机场的,并且前情有交待,主人一家已经出门。这是为了圆余则成如何交待机密文件和金条,但太不合理、太勉强。这个,完全可以设计到另外的场景中去。不知为何,一直表现出色的编剧(或原作者)在此出现重大失误。8.三民摔死李涯,也很勉强。当年的楼房都不高,廖三民绝无把握将李涯摔死。并且他要先用风衣挡住后面特务,风声一定会提示前面警惕性很高的李涯的。只要他挣扎一下,就可能连栏杆都摔不出去;即便摔出去,也可能在空中自我保护而只是受伤。9.组织上跟翠平交待,一再说“余则成如何如何”,一大漏洞。余则成在内部一定另有姓名,并且还有一个“深海”的代号,知道他在敌人内部真名的人,少之又少,这样才安全。要这样组织中知道的人多,且可以随口称之,潜伏早失败了。10.余则成最后说,忘了翠平说过的真名了。太假了。余本是一位沉稳、机智、缜密之人,如此大事,绝不会不记得!还有,翠平一直在天津,但一直不回去给余则成暗示,或者是怕引起敌人注意、怕被敌人发现,可以理解。但最后她轻易地回去了,也不见得有什么。11.作为一个劳苦功高的“要人”,不说对余则成很客气吧,至少大家是平等的。但在香港暗会时,代表组织交待的人,态度太怪,高傲、蛮横、盛气凌人,不合情理。之前的秋掌柜、罗掌柜的态度,才是正常的,即使有争论,也是同志之间的。12.最后组织安排晚秋与余则成在台湾“相识、相恋、成家”,也是漏洞太大。当年在天津,认识晚秋的人不知多少,她还经常同翠平交往,甚至同站长太太见过面。现在要求他们在一个舞会上“相识”,以后别人问起,看大家怎么交待:是说一见钟情呢还是久别重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7
漏洞: 剧中多次出现的袖珍录音机 就当时水平还不能达到那种技术水平 那种录音机出现在那个时期的20年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