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心目中的司马迁

我心目中的司马迁的作文怎么写?给我发过来一篇。

1、
大家知道史记吗?知道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吗?司马迁忍辱奋发自强,是一位伟大的人!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陕西韩城人。他继承父亲的遗志写作《史记》。大将李陵带兵5000和匈奴80万大军作战,兵败被俘。汉武帝将李陵全家杀死,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这可触怒了汉武帝,他被判罪入狱,受到仅次于死刑且极具侮辱性的宫刑,忍受了巨大的痛苦。
司马迁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痛不欲生,曾几次想自杀,但他一想到自己的著述还未完成,理想未能实现,又于心不甘。他说:“人总有一死 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 ,如果我真能写成此书,流芳百世,即使杀我一万次,我也决不后悔。”
司马迁在狱中,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含辛茹苦,经过19年的努力,终于写成了辉煌的《史记》。鲁迅爷爷曾高度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如果我们有司马迁的这种坚强的毅力, 那才能把任何事情做成功。

2、
和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同时,中国在孔子500年后诞生了又一大才子司 马迁,他以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风格,穿越时空,透视人物,神游重大事件,把他之前的中华文明3000年记录下来,一举让中华历史科学,成为那个悠久年代一直到今天的世界最高水平,这就够了,司马迁是群峰之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像一座巨大的历史画廊,体现出了司马迁非凡的才华,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是司马迁的一生却非常坎坷,他是在非常艰苦的监狱中完成著作《史记》的。他在困境中不放弃目标,不被困难所击垮的精神令我敬佩。
少年博览打基础
公元前145年(一说135年),司马迁出生在今陕西韩城,他的环境让他认识汉前面的秦朝,了解周室,甚至他好搜集侠客的故事,大梁山成为他成长的故乡。到长安后,他拜孔子12代孙孔安国为师,10岁就可以把儒家的经典背诵和理解,特别是古<<尚书>>,成为他进入历史领域的钥匙.接着,又拜董仲舒为师,学习提高儒家知识,成为大师级人物。其实,15岁前的司马迁最好的老师是其父亲司马谈,让他读千卷书,汲取百家之长,给他最深刻印象...
青年行万里路
20岁的司马迁要去的第一站是长沙国,他要去看两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大才子---屈原和贾谊,他们生活的南蛮之地为什么这么神奇?一个是战国末楚大夫,为小人所陷害,被怀王迫害到长沙,四处流浪,无人可以了解他是那么爱国忧民,留下代表那个时代最强烈的呐喊和楚骚体,国破而投汨罗江亡,老百姓去救他啊,把粽子丢河里面,让鱼们不吃屈大夫。年长的屈原去了,又一个天才的少年贾谊被汉朝元勋们排挤到潮湿的长沙,对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年青大夫来说,多 么压抑.他来了,想起了屈原,学习屈大夫开始了写赋,长沙3年,是贾谊作品最多的时期,同样被权贵迫害的他,与屈原的楚辞一样,贾谊为代表的汉赋是中华文化之光辉篇章。司马迁叹道:与日月争光可矣!再到江浙,吴越春秋的范大夫助勾践十年灭吴,急流勇退,成为巨商,不断地感染他。在沛县和彭城,他为汉高祖的成功和楚霸王的失败唏嘘不已,在离他不远的英雄时代,他感受了大风歌、气盖世的王者和亡者在他心灵的倾述。在齐鲁,他瞻仰孔子的遗物,想500年后必然有圣人出,高山仰止。从南到东再北而西,行程几万里;加上后来他西南行对少数民族的了解,青年司马迁已经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学者。
中年受辱作史记
先太史公临终遗言司马迁:完成其事业,继孔子而成就记录历史的大任,否则就死不瞑目!大约司马迁在38岁继承父业,43开始写作《史记》,正当司马迁准备大干一场时,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而在汉武帝面前说了真话、说了实话,而被汉武帝判死刑。我被深深打动的是:60岁的汉武帝,好大喜功,决不允许自己的将军投降,更加不允许人家为投降者说公道话,此时作为书生的司马迁,就偏偏给逮着了,以“诬罔主上”治死罪。按照汉朝法律,可以用50万钱买命,司马迁为官清廉,写作花去了自己的官俸,家里没有这么多钱,就是把祖上的财产全部加起来,也没有。当时的太史令地位低,收入更加可微,仅仅是600石年俸,比不上一个刺史甚至大县丞;他可以客观评价同朝的官僚们和善于理财的大贾,而不去结党和营私,所以在自己落难时,没有任何官员和财主来帮助他,世态如此炎凉!唯一的选择只有接受宫刑来替死,如果不是父命,他肯定选择一死了。快50的人了,被命运安排得比流放的屈原和被贬长沙的贾谊还痛苦百倍。事后,汉武帝还给他一个更加侮辱的官职--中书令,皇帝还要看住这个比普通将军更可怕的残疾文人,他掌握了历史的巨笔。司马迁英雄般挺过来,而且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史记》!
老年留书从老子不知所终
司马迁在艰苦卓绝中完成这百三十回的大作,为了防止官方毁版,他交一正本给国家,自己留下一副本。有传说,汉武帝十分不满意景帝和自己的本纪,用刀刮除;并且有与儒家冲突的篇章也去八,到班固时,已经十篇失传。司马迁外孙杨挥得副本而从民间传播,可能也是担心文字狱,仅仅有120回传世。后有褚少孙补起10回,有20名学者先后来增删。司马迁怎么去世?没有任何记载,有汉武帝杀害说,有忧愤自杀说,有病亡说。我觉得,他前面有范蠡功成而退,有孙子建功而大隐蔽;有羡慕的张良从黄石公游,更加有《道德经》的老子,也是史官作逍遥游;有极大可能司马迁晚年完成史记后,“身直为闺阖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太史公选择了大隐。。。我深深缅怀自己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司马迁!

希望可以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2
我心中的司马迁

滔滔江水奔腾,好似要迸发出对世间颠倒黑白义愤填膺的咆哮;四周群山巍峨耸立,好似向着光明的坚强战士,永远坚贞不屈。在这江边高高的悬崖上,除了惊涛拍岸的海浪声之外,还夹杂着琐碎,甚至可以说踌躇的步履声。这,就是司马迁徘徊于生与死的抉择之间……
---------------题记
一切就在这顷刻间发生,一切就在这顷刻间化为乌有。一下子,我,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蓬勃的思想,就这样被推向生与死的交界点。
一生只想为心中的王朝鞠躬尽瘁,却落得如此境遇;一心只想为汉朝留得一位精国英雄,只想让信任长存,换来的却是如此无情的刑罚。奇耻大辱,孰能忍受?
想当年,一心只在苦苦追寻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几多付出,几多收获。我相信,前途将是一片光明。然而无情的风,无情的雨如狂飙袭来。我的理想,我的信念该如何延续?
我泄气了,将昔日的豪情、昔日的梦想统统埋葬,将自己关闭在黑暗的角落去感受凄凉、感叹沧桑……
我绝望地仰望天穹,肉体的痛又怎能比得上心灵的创伤?我无法忍受这奇耻大辱,心灵已经从峭壁的悬崖坠落到无底的深渊,那般的冰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可是,我将何往啊?
悬崖在脚下,深渊在眼前,只要轻轻地向前,迈上一步,一切都将结束,那般痛快,那般解脱。眼前放映出屈原空怀一腔忧国忧民之情而壮烈殉国的英雄场景,项羽悲愤于江边自刎的豪壮场面。不再犹豫,缓缓闭上那历经沧桑已看破尘世的慧眼。
蓦然,就在那一刹那间,一个身影在眼前出现,那不是父亲吗?那双深邃的,满是嘱托的眼睛,那饱含无限期盼的眼神啊……
不,我不能。就算是死,又能消除什么呢?又能换来什么呢?就只是为了表明一种刚强吗?不,不能。还有父亲的遗愿需要我去完成,还有那本《史记》需要我去延续,还有一个理想需要我去实现……
四周的山峰再一次映入眼帘,一座座山峰好似一群坚贞不屈的战士,它们拥着我,与我并肩。铮铮男儿,志在四方。
走在平坦开阔的大道上,我将在这里竖起一块新的里程碑!

后记:的确,死,是一种永远的解脱,是心灵永恒的慰藉。但,那些用死来解脱自己,逃避人生残酷挑战的永远只是一个失败者,他们虽然依照所谓的世俗的观念,用死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可是,他们忽视生命的价值。只有那些虽然被命运蹂躏,但仍然保持着生命的勇气与顽强的人,才是可敬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