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打一自然现象)谜底是: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打一自然现象)谜底是:

似鸟不是鸟,爱在高枝唱。夸口都知道,其实全不晓。(打一动物) 谜底是:

谜底是风。这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诗名也是《风》。

译文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二、赏析

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

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

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 (唐代李峤诗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8

谜底是“风”。

解释:这是一首诗谜,通过“初秋”、“早春“、”江面”、“竹林”四个特殊场景,生动的描写了一种自然现象:风。秋天一来,是阵阵秋风刮落树叶,春天的春风使百花齐放,风吹过江面带来绫波荡漾,吹入竹林让竹竿倾斜。所以谜底是风。

扩展资料:

风的产生原因: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空气流动现象,一般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是风。

集结的水蒸气(云)结成水时,体积缩小,周围水蒸气前来补充,就形成风。地球上的风与水源有关系,风由水与水蒸气的胀缩而产生。

风由大海吹向陆地,或陆地吹向 大海,在夏天地面上温度高空气、水蒸气膨胀上升,要由海面比重大的空气、水蒸气补充地面空气空间,海面温度低空气收缩。

要由地面上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的空气、水蒸气补充海面空气空间。在冬天海面温度高海面空气上升,地面温度低空气比重大沿地面补充海面空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24
1) (打一自然现象)谜底是:风;
2)(打一动物) 谜底是:蝉(知了)。
第3个回答  2018-01-30
风,知了。
第4个回答  2013-05-24
自然现象:风
动物: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