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书桌叫什么名字?古人把它称作什么?

如题所述

古时候的书桌叫“书案”。在古代,案一般是用以书写绘画用,而桌多用于用餐、饮茶等,而现代生活中,大众对于这两者用途的区分并不太在意,往往会有混用的情况。

书案的桌的四条腿是顶着桌面的四角的,而案的腿是缩进桌面的。

扩展资料:

一、引申详解:

义项一:公文案卷。

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抵破书案。――《后汉书·刘玄传》

唐·刘禹锡《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十四韵》:“酒瓶常不罄,书案任成堆。”

义项二:文人用来读书写字的桌案。

唐·白居易《偶眠》诗:“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宋·欧阳修《读书》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窗前有楠木书案,紫檀凳子。”

二、书案种类:

1、明紫檀书案

通体以紫檀木制成,案面光素,面下为素牙板,四腿中起阳线,两侧腿间安委角方格枨,下有托泥。

明清以来,考究的案多用紫檀木、黄花梨木等名贵的木材制成,做工精湛。此案为典型的平头案,它的特点是用重材,显得格外浑厚凝重,边抹宽度达15.8cm,厚6.5cm,紫檀家具用如此大料实属罕见。此案造型方正,工艺精致,装饰简洁,是一件典型的明代家具。

2、卷书案

卷书案来源于炕案,后来发展成为书案的一种形制。特点是没有翘头,有的同侧桌腿连成一个整体,形成板形,向下翻卷,也有的是桌面直接向两侧的下方翻卷,并不影响桌腿的形状。

卷书案到晚清时期非常受欢迎,尤其是江浙一带,清中期以后,这种卷书案非常流行,并且尺寸也比较大,一般放在正厅里,它比较圆润,可能和南方人喜欢柔婉有关,北方并不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书案

百度百科-明紫檀书案

百度百科-卷书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3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书桌”在古代通常称为“书案”。

在中国古代,从造型上来讲,桌的四条腿是顶着桌面的四角的,而案的腿是缩进桌面的;

但同时,从用途上也会影响其名称(有时甚至打破造型规律),“桌”一般指得是做饮食用途的桌子,而“案”则是其他功能用途的桌子,再举个例子,喝茶用的桌子称作“茶桌”而专门泡茶用的小桌子则被称为“茶案”或“茶几”,同样,摆香炉的桌子往往称“香案”,读书用的桌子显然是功能性的,所以古时称为“书案”。

但古人的学习用桌和我们有不同之处,古人读书有两种桌子,写字绘画用的称“书案”,放置书籍的则称作“文案”(我们现在经常能在背景在春秋到秦汉时期的历史剧中看到它的身影,形象往往是放着大量竹简的横条桌)。但在竹简书逐渐淘汰并且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书籍大量普及后,文人的书籍保有量大量增加,用来放置书籍的桌子的实用性直线下降,书架和书阁逐渐取代了文案的作用,文案一词也就转为了其他含义。至此到东汉以后,读书人用的桌子基本也就只剩下“书案”了。

如上图所示,这是一套汉代风格的书房家具复原图,放竹简的这个桌子就是“书案”,右侧的那个小桌子就是“文案”,都是读书人用的桌,“文案”一般都是两侧上翘用以防止书籍掉落,但后来的“书案”也有采用这种造型的。

上图是一个标准的汉代风格“书案”,基本形制从战国到秦汉大同小异。

上图是一张明代“书案”,形制和秦汉时期核心基本一致,只是后世的“书案”腿越来越高,这是因为随着“胡床”等器具的传入,中国人开始使用椅子,传统的跪坐变为坐椅子,所以桌腿随之加高。

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西学的兴盛,现代的欧式座椅开始流行,书桌一词也是民国时期开始大量使用的,但彼时属于英式书桌和传统书案同时流行、使用的阶段。随着共和国的建立,现代家具基本取代了古典家具,“书桌”也就随之深入人心,“书案”的称呼便成了历史的专有名词了。

第2个回答  2013-05-23
案牍刘禹锡《陋室铭》中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第3个回答  2013-05-23
案?不是有伏案而睡、拍案而起的词吗?应该是叫案没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