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是谁弄的

安踏总裁丁志忠介绍 1986年,在福建省一个普通的海滨小镇陈埭,有一位16岁的普通少年丁志忠,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首都北京闯荡一番。攥着1万块钱,丁志忠走遍了小镇上的所有鞋厂,挑出600双他认为最好卖的鞋,乘汽车去福州,花48元买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两天两夜后,北京呈现在眼前。丁志忠一头扎进一个鞋子大卖场——大康鞋城,在那里租了一个柜台,600双鞋很快就卖光了。 但这个细心的年轻人并没有急于回家进货,而是开始统计什么样的人喜欢购买什么样的鞋。闲暇时,丁志忠跑到北京大商场的运动鞋柜台,去观察国际名牌耐克和阿迪达斯,心里暗自做着统计。 5年后,丁志忠回到家乡,与父兄共同创立了“安踏”品牌。 时间倒流20年的话,丁志忠还是一个独自上京城摆地摊、到各大商场推销晋江鞋的少年。如今,他已是一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的少壮派老板,是安踏集团的总裁。当年含辛茹苦工作4年才积攒20万元的他,在雅典夏季奥运会期间的20来天时间,就一把花掉了2000万元。 面对中国运动鞋市场的硝烟弥漫,他领导下的安踏却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拿安踏和国际品牌一起进行比较,但丁志忠说,安踏不会做中国的耐克,而是要做中国的安踏、世界的安踏。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晋江,制鞋业刚刚兴起。当时晋江有300万人口,其中就有200万是海外侨民。有人把耐克的旅游鞋引入了晋江,家庭作坊式的鞋厂就慢慢多了起来。丁志忠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人合伙办起了鞋厂。 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17岁的丁志忠提出要到北京发展,家里人都不理解。父亲让他说出理由来。丁志忠就说,每天都有外地人拿了钱来买东西,几乎什么都能卖掉,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把晋江的商品拿出去销售。 丁父的鞋厂那时候也是刚办起来,经济并不宽裕,但却被儿子说服,掏出了1万多块钱,让丁志忠买了600双晋江鞋。用48元买了张从福州到北京的火车票,丁志忠带着这600双鞋,开始孤身闯荡北京。 为了把晋江的货摆进北京西单商场的柜台,丁志忠天天去找商场的人,一开始别人就说不同意,还对他说:“你才多大啊,就跑出来做生意?”丁志忠硬着头皮说自己有20岁了,人家都不相信。他也不管别人的脸色,特别真诚地介绍起晋江产品的优势来,连续去了一个多月,商场的人终于答应去晋江看看。丁志忠高兴得不得了,赶紧先回晋江准备。 闲暇时间,丁志忠就跑到北京各个商场的运动鞋柜台,观察一些知名品牌鞋的款式和性能,跑到大街上留意来来往往行人的脚,心里暗自琢磨,还天天给商场反馈市场信息。 就这样,丁志忠靠着腿勤、嘴甜和真诚,让北京所有的商场都摆上了晋江鞋,包括最权威也是最艰难的销售通道———北京王府井商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