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我需要以此题目的一篇理论研讨

谢谢

当前农村犯罪的特点及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党的农村政策深入人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与此同时,农村的犯罪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从检察机关掌握的情况和调查,看出了一些动向。
  一、农村犯罪的特点
  当前,农村犯罪活动比较猖獗,犯罪手段不断升级,各类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农村 的社会稳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犯罪案件形成“一高两突出”态势。第一,盗窃案件居高不下。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私有观念。不少人“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膨胀起来,极大的刺激着那些不甘农村落后生活方式的青少年农民。加之农民历来防范意识淡薄,农村防范机制相对不健全,扩大了犯罪的条件和空隙。因此,以侵财为目的的盗窃犯罪不断增长。2002年林甸县检察机关受理呈捕在农村发生的刑事案件83 起,其中盗窃案件发生48起,占58 %,比2001年上升22 %。第二,强奸案件突出。几年来“黄害”无孔不入,农村虽然落后,但随着传播媒介的进步,也躲不开“黄害”侵袭,使得一些道德水准低下的人,在“黄害”诱惑下而实施强奸犯罪。加之,农村妇女防范意识淡薄,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2002年农村发生强奸案件5起,比2001年上升25 %。第三,民事纠纷和矛盾激化引起的杀人、伤害案件突出。农村生产和分配形式的变化,使人际间的纠纷和矛盾增加。农村不少基层组织薄弱,一些干部只想发家致富,疏于职守,对民间纠纷和矛盾调解不够及时或处理不当,从而导致有些纠纷和矛盾激化为杀人、伤害案件。仅2002年农村发生杀人案件 4 起,占刑事案件的5 %。
  (二)犯罪特点表现的类型:一是激情型。多见于杀人、伤害、强奸等犯罪。有些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起码的自控能力。有了矛盾不从正当渠道解决,因一点小事轻则动手伤人,重则操刀杀人;有的农民酒后遇见妇女或幼女便兽性发作,轻则强奸,重则杀人灭口。二是贪娈型。多见于侵财案件中的盗窃、抢劫犯罪。这类犯罪分子大部分是农村中的懒汉,有地不种、有业不就,只想捞取钱财,以满足贪欲。于是,不是暗中盗窃,就是公开抢劫。三是残暴型。多见于杀人、强奸犯罪。在杀人案件中,有的因民间纠纷或婚恋、家庭等矛盾激化后,动起杀人念头,甚至连老人和孩子也不放过。四是滋扰型。这类犯罪分子一般大案不作,但不务正业,每日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被群众称为“屯高草”。五是进化型。由于一些表现犯罪内容的影视、图书等逐渐渗透到农村,使农村中刑事犯罪的手段由低级原始型向高级现代化进化。一些犯罪分子模仿智能化、暴力化、团伙化犯罪。
  (三)犯罪时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冬季盗杀大牲畜案件突出;春耕前撬仓房、仓库,盗窃籽种和化肥案件突出;农忙时,由于大部分农户家中无人,入室盗窃案件突出。在空间上,比较富裕的地方,交通沿线村屯受犯罪骚扰更为严重。犯罪活动的主要特点是:跨度不大、小区域流窜或城里下乡“捞一把”。
  (四)犯罪成员以四种人居多。一是农民多。2002年在农村作案成员97 名,其中农民 73 名,占75 %;二是文化层次低的多。2002年的97名农村犯罪成员中,初中以下文化和文盲有78名,占83%。三是青少年犯罪日趋增多。2002年的97名犯罪成员中,26岁以下的有 49名,占51 %。四是流窜犯多。2002年农村作案成员中,流窜犯占52%。
  二、整治农村治安应采取的对策
  (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政法机关要积极配合农村基层组织,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四五”普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同时,不断完善健全乡规民约,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约束不良现象,扶正祛邪。要认真贯彻党的农村工作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各项政策延伸和落实到农村基层,使农村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要下大力量,认真抓好村民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改变部分基层组织涣散软弱的状况,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战斗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3
我告诉你主要的类容,具体的你还要自己写哦!!
1、是因为家庭矛盾。
2、是与邻居的口角争论。
3、家族与外族的矛盾。
4、社会中的帮派矛盾。
对策有以下一些:
1、增加农村的就业率,因为矛盾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无事可做。
2、多搞一些集体的娱乐活动。
3、协调好各家族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并且要分化他们之间的权利。
4、要有严格的教育,还有警察要秉公执法,社会的帮派都是由警察扶起来的,警察不秉公执法那社会还有什么制度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