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赚钱最光荣,商人很体面”?

如题所述

富比穷要好,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商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是在对他人和社会做贡献。

当商人不丢人

中国曾是传统的农业社会,而是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人们信奉的是“勤于教子,耻于经商’、“君子不言利”、“无商不奸”等儒家信条生农抑商是社会传统。儒家重礼、重义、重仁、轻利、蔑商等思想导致大部分人重仕轻商。

温州人而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为什么能率先喊出“赚钱很光荣”这样的壮语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从地理来说温州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历来远离政治文化中心,人多地少,加上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为了寻求生计,小商小贩的特别多。而是在北宋兴起、南宋形成的永嘉学派提出“以利和义”、“义利并举”的主张,在物质和道义的关系上,摒弃了那种“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的重义轻利观念,更是给温州人的思想作了一次大胆的革新和洗礼,进而造就了温州人强烈的商业意识和商业头脑,他们把通过辛勤劳动拥有物质财富看成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也推动了温州历史上几次商业的空前繁荣。古已有之的重商传统,让勤劳的温州人认定了市场是衣食父母,赚钱是创业目的。

如果说温州人传统的商业意识是一粒种子,那改革开放政策就是阳光和雨露。当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向祖国大江南北时,敏感的温州人便迅速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一时间,温州人奔往全国各地,温州货更是雨后春笋般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家家是工厂,户户叮当响”,专业村、专业镇、专业街成了温州的一大景观。十万农民购销大军“走南闯北,拾遗补缺”,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震动了整个神州大地。有的人创业,因为耻于与“赚钱”联系在一起,就掩饰地说自己做生意是为了创一番事业而不是为了赚钱等等。但温州人实事求是,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理直气壮地说创业是为了赚钱!威力打火机有限公司老板徐勇水面对“你创业成功的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他坦然地回答:“就是为了赚钱,过上好日子。”当商人不丢人,因为想当商人想赚钱,所以温州人百事可为:轻松的工作能干,繁重的工作也能干;高薪厚禄的工作能干,报酬低微的工作也能干;干净舒适的工作能干,脏累艰难的工作也能干;位尊权重的工作能干;平凡利少的工作也能干;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干,自己不甚热爱的工作也能干。温州人可贵之处就在于,认为赚钱光荣、做生意不丢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些肩挑担子的温州人,穿行于全国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当地人听不惯的声音吆喝着,做着修修补补的小生意:补锅、修鞋、弹棉花……

当时很多人看不起他们,觉得修一双鞋赚几毛钱没出息,甚至连农民都认为他们干的是很低贱的活。但他们不以为然,全能不顾世人的庸俗看法,踏踏实实地赚钱。等到讥笑他们的人醒悟过来时,温州人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已经在更高的平台上大展宏图了。

富比穷好

费孝通曾在宁夏西海等地区考察时发现,当地的修鞋匠竟然都是从江浙一带过去的。他十分感慨:在那样一个穷的地方,本该当地人自己赚得钱还是让温州人赚走了。温州人就是这样的思想: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许多当地人不屑一顾的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少温州人迫于生计来到东北谋生。一些“老东北”这样描述他们对温州人的最初印象:寒冷的冬天里,几个身材瘦削的温州人,冻得哆哆嗦嗦,用围脖包着脑袋,穿着不太合体的棉衣,讲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走家串户推销他们的小商品。这就是早期外出经营小商品的温州人的真实写照。温州人的生意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起步的。

温州人陈巍初到辽宁的时候,每天黎明背着一大包纽扣、拉链在各个家属区、服装加工点推销,回到住的地方总是很晚。他说,早期大部分温州人干的都是别人很少干、不愿干、嫌脏、嫌累的零活儿,卖的都是一些别人嫌挣钱少而不愿卖的小商品,他们不怕利小,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大部分温州人就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而现在的情况又如何呢?目前在东北活跃着近10万名像陈巍这样的温州商人,服装业、皮鞋业、眼镜、房地产、商业流通、环保行业等绝大部分行业里都能听到来自温州的声音。沈阳服装、皮具市场的60%、品牌鞋业的80%以上市场都在温州人的手里。市场上的眼镜70%以上是“温州制造”,打火机约90%来自温州。因此有沈阳人这样说:“如果有一天温州人突然完全撤出沈阳,绝大部分沈阳人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

洛克菲勒说过一句话:“我曾经穷过,我也曾富过,听我一句话,富比穷好。”美国作家希克斯在《职业外创收术》中也指出:金钱可以使人们在这些方面生活得更美好:

物质财富;

娱乐:

教育;

旅游:

医疗:

退休后的经济保障;

朋友:

能给你更强的信心;

更充分地享受生活:

更自由地展示自我;

满足更大的成就感;

能够从事更多的公益事业。

这就是事实,在当今的社会中,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而且80%的人生目标,都可以通过金钱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对他人和社会做着贡献;只要不违法犯罪,有了金钱的人生肯定是成功的人生。因此,温州人说“赚钱光荣”是一点也没有错的。

赚钱光荣

“赚钱光荣”。温州人对于金钱的渴望与追求是尽人皆知的,他们从不讳言自己对金钱的热爱与追求,强烈的赚钱欲望使得他们什么事情都愿意做,包括做一些传统观念中认为低人一等的工作,比如补鞋、弹棉花、卖苦力等。

盛俊敏现是是贵州省温州商会会长,贵州神鹰西服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过去就是一个温州商人在外的奋斗史,也是众多温州同人离乡奋斗的缩影。

1980年,高中毕业后的盛俊敏来到宁波广播电视公司,成了一名修理无线电的学徒,学成后,他回到乐清开了两间电器维修店。不久,不愿只做小本生意的盛俊敏把目光转移到西部的四川,和他的母亲一起在那里办起了一家服装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1994年,他就独自跑到贵州开了一个服装加工作坊,当时条件很简陋,厂房的面积才200多平方米,工人也仅有10多人。

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贵州神鹰西服有限公司一跃成为两南地区较大的西服生产专业企业,在贵州民营企业中独树一帜,在贵州市场销量连年稳居首位。2004年,该公司首期投资3000万元的西服工业城落成,生产车间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新生产线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该公司从中型企业发展为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企业规模扩大了,经营环境也有了完全的转变。回想起从前盛俊敏刚创业时,因为没有资金,他准备向银行贷款5万元,花了3个月时间去办理有关手续,可是到最后还是因为企业太小,银行认为信誉难以保证,连一分钱都没有着借的到。而今,情况恰恰相反,很多银行都请他到自己那里。让盛俊敏真真切切感受了一次“赚钱光荣”的滋味。

做生意不丢人,这句话现在听起来很平常。但在20多年前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不仅需要智慧,还得需要勇气,能够说到做到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所以温州人才能够先赚钱、先发财。盛俊敏就是其中的一个。

物质决定精神,没有充分的物质保证,盛俊敏就不会体会到什么才是成功的商人,也根本不可能展现出自我价值。

对于当初创业的温州人,追求金钱是他们不辞辛劳、不怕风险去经商的最根本动因。没有钱时的贫困,人穷志短的经历,有钱人的随心所欲都深深刺痛他们的心。一心想当老板,一定要赚到钱的内心冲动使得无数温州人前仆后继地走上创业之路。

专心致志赚钱

一些地方,职工下岗找政府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温州人从不去找,他们说,自己的路干嘛要别人帮着走?只要肯吃苦,够精明,到处都是发财的机会“发财致富光荣,贫穷落后可耻”。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温州,资本的多少已经成为检验一个人自身价值的尺度。你挣钱多,我比你挣得还多;你干得好,我比你干得更好!今天的温州,“挣钱”已经成为最要紧的事。以至于有这么一个流传:

一个外地人走在温州的马路上,不小心重重踩上了一个温州人的脚面,习惯于被斥责的外地人停下来有些尴尬。但没想到,这个温州人竟瞅也没瞅他,继续大步流星地往前赶路,外地人大惑不解:究竟是怎么回事?后来,另一个温州人告诉他,我们温州人都急着赶时间做生意,哪有空计较你那“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管这故事真假与否,温州人“抓钱”的意识之强是众所周知的。从一无所有到“前店后厂”,从原始积累到“积沙成塔”,温州人即使是一分钱也要去赚。

温州年轻人的理想也不是到国有企业上班或坐机关,大多想自己创业,办厂或开店。经验不足的,都是先到一些民营企业去打工见习,等学得差不多了,再出来自己创业当老板。另外,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员工,温州人投资意识都很强,大多把闲钱用于入股办企业,或用于借贷,或购置房地产,所以温州人那么喜欢炒房,而且是太太们炒房,是因为先生们都在忙于当老板、即使在机关上班的人,一般家里至少也有一个人办企业或开店,在机关下班时,马上赶回家里经营自己的企业忙于赚钱。

但是赚钱也要专注与投入,三心二意决不能赚到钱,成者长期稳稳的赚钱,因此专心的赚钱,才能赚大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