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剧本。要真实历史的剧本,给我发后期姜维与夏侯霸的时代!其他剧本也可以,越多越好

邮 箱:375168177 @ q q .com!先谢谢大家,好人都有好梦!好人一生平安!!

姜维(202-264)本为魏将,青年降蜀后深为蜀汉丞相诸葛亮赏识,成为其军事方面的传人。姜维好学不倦、朴素清廉,官至大将军,成为蜀汉无人能出其右的最后支柱,尽心尽力北伐二十年,却因成效不彰、耗费国力而招致后世的责难。蜀汉灭亡时,密谋复国失败而被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身世及降蜀(202-238)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姜」是羌人的大姓。姜维的父亲姜冏是天水郡守的佐官,在一次羌、戎叛乱中,姜冏因护卫而阵亡。姜维少年丧父,和母亲一起居住。姜维喜好郑玄的学说,郑玄是畅晓两汉经学的大儒,姜维年少时就深受其影响,因此一心希望功成名就,暗中接纳豪杰死士,做的事不同于常人。

  成年后姜维出仕魏国,一开始出任天水郡的上计掾,又被选拔为州的从事,赐官中郎),负责当时天水郡的军事工作。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兵出祁山(位于天水郡南部,),当时天水太守马遵在外巡视,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随行。马遵听说蜀军来攻,而附近好几个郡县望风而降,便怀疑姜维等人也有异心,于是连夜逃往上邽(位于郡府冀县东南,今甘肃省天水市)。姜维等人发觉太守马遵计划逃走,追上去又迟了一步,上邽城门已经关闭,不肯接纳他们;姜维等回到冀县,冀城也不放姜维进去,一行人只好投降诸葛亮。这时蜀军马谡于街亭要地被张合击败,诸葛亮便将西县(位于祁山北麓,冀县之南)千余户与姜维等撤退还蜀,姜维也因此和母亲失散。

  以上是《三国志》对于姜维投降诸葛亮之事的说法,但《魏略》的记载略有出入:姜维等人回到冀县后,冀县的官民大喜,推举他们去拜见诸葛亮,而诸葛亮也非常高兴地接见了他们。后来冀县被魏军收复,魏国官方认为姜维等人本来没有叛变的意向,只是一时情势所逼,因此并没有为难姜维的母亲、妻室与子女,甚至还为他保留了官职,延揽姜维回来。

  孙盛《杂记》内记载了另一则有趣的故事:姜维与母亲失散后,得到母亲的来信,要他去找「当归」,也就是暗示姜维应当回归魏国。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意思是说我不回来了。「远志」和「当归」都是中药药材。但《资治通鉴》考异提到姜维粗知学术,应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加入蜀军的姜维被诸葛亮任命为仓曹掾,同时加封奉义将军、当阳亭侯,当时姜维年仅二十七岁。诸葛亮非常赏识姜维的才干,他写信告诉自己丞相府的留府长史张裔和参军蒋琬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我观察了一下他的才能,李邵、马良都比不上他,这个人真是凉州的上选人才。」又说:「姜维不但在军事上很有见解,而且为人勇敢大胆,计划通明义理,深解兵法。更为可贵的是这个人心存汉室,我打算让他一边操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边将我平生所学的军事知识传授给他,然后就带他进宫觐见皇上,请皇上予以重用。」可见诸葛亮真的是把姜维当成传人来对待的。计划230年,诸葛亮升姜维为中监军(护军),征西将军。

  234年八月诸葛亮病卒于五丈原(位于褒斜谷北口,临渭水,今陕西省扶风县至宝鸡县间),姜维与杨仪号令蜀军撤退,司马懿率大军追击。当时负责殿后的姜维伺追兵临近,突然命大军将旗号逆转,同时擂鼓号令,做出要进击的样子,司马懿担心有伏兵,就没有再行追击,姜维随即和大军一起退还成都。此后姜维担任右监军辅汉将军,负责统领诸军,进封平襄侯。

  二、遥遥北伐路(238-262)

  238年,姜维跟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次年,蒋琬就任大司马,掌管全国军政,并让姜维担任自己的司马(参谋)。此后蒋琬军数次派偏军向西进展,一边窥探魏军虚实,游击骚扰,一边结交不少羌胡领袖,给当时的雍凉都督郭淮制造了不少麻烦。
  242年,姜维率部队回蜀,驻扎在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次年冬十月姜维因功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发动十万大军,取道骆谷进军汉中,汉中太守王平依险据势狙击曹爽,而费袆等分别率领驻扎在成都和涪的部队赴援,并于曹爽军撤退时进据三岭拦截,获得大胜。姜维很可能也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

  247年,姜维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管尚书事。此时陇西、南安、金城、西平一带的羌胡首领诸羌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治无戴等相继对魏国发动叛乱,围攻魏国城邑,并且一边积极联系蜀军出兵接应。于是姜维出兵陇右(陇山以西),与魏国前将军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水(黄河支流,流经陇西郡临洮、狄道)之西,根据《华阳国志》校注,此役姜维得胜,《三国志》则未交待胜负。于是姜维主力进攻南方夏侯霸屯军的为翅(今地不详),而北方的郭淮料到了姜维的行动,先放下叛乱的胡人,大军向南直取姜维,姜维退走。同年,汶山平康(今四川省黑水县)蛮夷发动反乱,姜维率部队西向讨伐,平定了叛乱。

  248年,郭淮进军讨羌,在西海(即青海)击败叛乱的凉州胡王治无戴。秋季,姜维出石营(位于南安郡南部),从强川(今地不详)接应治无戴举部上下来降,并将他们安置在蜀国境内。姜维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今地不详)筑城据险而守,西连羌胡。而郭淮以主力攻击廖化,又让夏侯霸等追姜维于沓中(今甘肃省舟曲县西北),姜维只好放弃进兵,回头救援廖化。

  249年正月,魏国大将军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右将军夏侯霸惟恐被牵连,投奔蜀汉。姜维假节,出兵西平,再次北伐。姜维先依曲山(位于陇西郡南部)筑起两座城寨,让牙门将军句安、李歆分兵把守,自己联络羌胡首领质任等进逼魏国西部,一边向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进军,一边围攻南安。此时代郭淮为雍州刺史的陈泰率领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等进兵围困曲山,断绝运粮通道和城外的水源。句安等挑战不应,城中将士困窘交加。姜维闻讯,回军牛头山(即曲山所在山区)解围,陈泰坚守不出,同时秘密派人联络讨伐羌人的郭淮策应。于是郭淮率领部队开赴洮水,拦截姜维的退路。姜维发现魏军计划,紧急撤退,曲山城寨牙门将军句安、李歆计划终于粮尽降魏。姜维初战不胜而退,而在郭淮军中的邓艾认为姜维必定再来,于是屯兵白水(今白龙江,嘉陵江支流,流经沓中)北岸。三日后,姜维派廖化在南岸结营,牵制邓艾。姜维想从下游渡河,突击洮城(应是临洮,今甘肃省岷县),而邓艾也算到了这一步,不顾廖化而径赴洮城,使姜维无功而返。

  几番领军西进后,姜维认为自己已经相当熟悉雍凉西部的情况,而且经过和魏军的几次较量,也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打算一边联络羌胡呼应,一边投入更多军力,这样有希望一举占领陇右。但是当时掌握军权的大将军费袆却认为,即使是诸葛亮也无法完成的北伐,自己与姜维更不会成功,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不要抱着佼幸决成败于一举的心理。因此费袆每次都只拨给姜维不超过一万人的军队。

  253年正月,大将军费祎被魏国降将郭循于汉寿(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刺杀身亡。少了费祎的阻挠,卫将军姜维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北伐行动。四月,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位于南安郡南部),打算围攻南安,而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进驻洛门(南安与天水之间,今甘肃省武山县东)相拒,姜维粮尽退兵。

  254年,姜维加督中外军事,统领全国军队。年初,魏国狄道长李简秘密献书请降,于是姜维进围襄武,和魏讨蜀护军徐质交锋,斩杀徐质,击败魏军,但是蜀汉荡寇将军张嶷也在该役中战死。姜维乘胜追击,不少州县闻风而降,于是姜维就将其中河关(今青海省循化县东)、狄道、临洮三县(三县皆属雍州陇西郡)的居民迁入西蜀的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县东南)、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北)。

  255年夏,姜维率车骑将军夏侯霸及征西大将军张翼再次出征陇西,八月到达枹罕(今甘肃省和政县西),进逼狄道。雍州刺史王经进屯狄道,要和东面的征西将军陈泰会合夹击姜维。王经初战失利,渡洮水退往西面,再次被姜维截住痛击,王经大败,魏军死者数万,不得已率万余残兵退保狄道城,姜维不顾张翼「见好就收」的劝阻,率部队围城。魏征西将军陈泰得知后,不等部队集结完毕就连夜赶往狄道东南高山上,派很多人举烽火、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见到救兵来了,士气大振。姜维没料到陈泰军来得那么快,不得已马上率部队攻击山上的陈泰军,却被陈泰击退。九月,姜维见围攻不利,又怕被陈泰截断退路,于是主动退往钟提(今甘肃省临洮县南)驻扎。

  256年正月,姜维升为大将军。七月,祁山麦熟,姜维率休整后的部队出祁山,发现魏安西将军邓艾已提前布防,便回师经董亭进攻南安。邓艾占据武城山(位于南安郡南部)的险要进行抵御,姜维无法攻克,于是和镇西大将军胡济兵分两路,想直接攻击雍凉重镇上邽。但是胡济应到未到,姜维自己率领部分军队,连夜渡过渭水,向东直接沿山道进逼上邽,却在段谷(位于上邽以南)遭遇邓艾狙击,部队被完全击溃,大量士兵阵亡。蜀国上下对姜维这次北伐的失败有很多怨言,而原先已平定的部分陇西郡县也骚动不安,于是姜维引咎自行降职为后将军(一说卫将军),行大将军事。

  257年,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为据点,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马昭,魏国方面不得不分拨部分关中(即长安一带)兵东下平乱。姜维想要乘关中空虚进攻秦川(秦朝中心地带,指关中),于是再次率数万人出骆谷,取道沈岭(骆谷北口,今陕西省周至县南)。当时长城(位于沈岭北麓)积存的粮草较多但守兵较少,听说姜维进逼,相当害怕。魏国征西将军、雍凉都督司马望亲自到长城指挥抵抗姜维,镇西将军邓艾也率军从陇右赶到长城会合。姜维前住芒水(渭水支流,流经沈岭山麓),沿山布下营寨,但司马望和邓艾一直坚守不出。次年,姜维听说诸葛诞败死,于是撤军回到成都,复职为大将军。

  262年十月,姜维兵出洮阳(今甘肃省临潭县),却在侯和(今甘肃省卓尼县北)被邓艾击败。姜维作为一名降将客居蜀汉,但十几年 来虽然有胜有负,但是近年的连续作战失利却使得他的威信受到很大挫伤。而在蜀汉朝廷上,宦官黄皓弄权,与右大将军阎宇勾结,一直想要废除姜维的职务,让阎宇替代。姜维很厌恶黄皓的行为,劝后主刘禅诛杀黄皓,但后主对他说:「黄皓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宦官,能干什么呢?以往董允看到黄皓就咬牙切齿,我很看不惯他这种做法,你又何必也和他过不去呢?」眼见后主信任黄皓,而黄皓在朝中枝附叶连,党羽很多,姜维开始害怕自己的一番进谏会招来不测之祸,于是就告谢了几句退出。后主随即让黄皓拜见姜维谢罪,姜维趁机说要去沓中屯田种麦,以此避祸。

  三、魏灭蜀战役(263)

  详细经过请参考历史大辞典中的「魏灭蜀战役」条。(考证补充尚在进行中)

  姜维防御汉中的战策与以往的保守方法不同。以往魏延、王平的做法,是以重兵塞住汉中盆地北方的入口。姜维认为这样子无法大破敌人,所以故意大开汉中北方的入口门户,而重兵镇守汉中盆地的南方出口阳平关(又名阳安关),再屯兵阳平关前的汉、乐二城(注十二),又在外围的汉寿、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等地设围,呼应坚守,以游军袭击攻关不克的敌人。等到敌退之时,诸围军力齐出,力求给敌人最大的损伤。

  263年,姜维上表给后主刘禅说:「我听说钟会在关中操练军队,有进攻我们的趋势,应该尽早派遣张翼、廖化率部队守住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但黄皓迷信鬼巫,鬼巫说魏军会不战而退,于是黄皓就让后主压下姜维的奏报,不让群臣知道。等到钟会大军开向骆谷,邓艾多路进入沓中,蜀汉朝廷才派遣右车骑将军廖化前往沓中支持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前往阳安关口,支持汉中地区。(注十三)

  这时,邓艾已经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接攻击姜维军营,陇西太守牵弘等负责截断姜维前方,金城太守杨欣等前往甘松(位于白水上游,今甘肃省迭部县)狙击,三万魏军和姜维部队在阴平(应指沓中一带)相持不下。不久,由于阳安关口的蒋舒出降、傅佥战死,汉、乐形同孤城,钟会大军遂长驱直入。姜维听说后紧急撤军,在强川口被杨欣等追上而被击败。当姜维得知阴平桥头被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士兵守住,立即取道孔函谷(白水流经之峡谷,今甘肃省舟曲县)入北道,做出要直击雍州后方的架势,诸葛绪急忙退兵三十里阻截姜维;姜维一听说诸葛绪撤守,马上回军绕过阴平桥头,一日之差,姜维得以从容撤退。

  姜维退还白水(今四川省青川县东)后,会合廖化、张翼、董厥的部队,一起退往剑阁(今四川省剑阁县北)驻守,抵挡钟会大军南下。钟会到达剑阁后就写信招降,夸称姜维有文武之德,胸怀大略,远近驰名;姜维并不回信,只是分兵守住各处险要。钟会屡攻不克,再加上魏军补给线太长,粮运不及,不得已开始商讨撤军。而此时邓艾走阴平险道,过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直达江油(今四川省江油县北),江油城守将马邈投降;邓艾整兵南下,又在绵竹击溃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诸葛瞻父子、黄崇、张遵、李球等殉国战死,成都震动。十二月,后主刘禅决定向邓艾投降,邓艾一举占领成都。

  姜维等人乍知诸葛瞻被击败,有传闻说后主要固守成都待援,又有传闻说后主要向东去东吴避难,也有传闻说要南入建宁(今云南省曲靖县)。于是姜维就率军从剑阁撤退,经广汉(今四川省广汉县)、郪道(今四川省成都市东)来审视传闻的虚实。而这时后主派遣太仆蒋显来传敕令,命姜维军投戈放甲,到涪向钟会投降。军中将士无不愤怒,纷纷拔刀砍石以发泄心中的悲愤。钟会见到姜维后说:「为什么这么晚才来投降?」姜维神色严正,流泪说道:「今天来此相见已经是太快了!」钟会听了之后很惊讶。

  四、大胆复国计(264)

  详细经过请参考历史大辞典中的「邓艾、钟会二士之死」条。

  蜀军投降后,钟会很器重姜维,对他予以厚待,还将自己的印号节盖都还给姜维等人,并不削去他的军权。两个人出巡时常乘同一辆车,与会时坐同一张席子。钟会对自己的长史杜预说:「将姜维和中土的名士相比,诸葛诞和夏侯玄都及不上他。」而此时姜维心中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发现钟会这个人很有野心,认为可以借助钟会瓦解蜀中的魏军,而使蜀汉复国。

  姜维一边写密函给后主说:「希望陛下能再忍耐数日的屈辱,我有办法使社稷再度恢复,日月再放光芒。」一边游说钟会说:「将军从淮南平乱以来,计策从未失算,晋王全靠你一人之力,才能完成那么大的功业。如今蜀地已经平定,你的威德传于世间,人民都以你的功劳为高,主君也害怕你的谋略,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打算安然回军么?韩信和文种的下场就在眼前,像他们这样的结果难道是因为愚昧的人碰上了昏君吗?这都是利害关系使然啊!如今将军立下大功,成就大德,何不仿效范蠡泛舟太湖隐匿踪迹,功成身退,登峨嵋之岭,从赤松子云游呢?」(注十四)钟会回答说:「你想得太远了,我恐怕做不到,而且现在的情况,或许也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姜维说:「若有其它解决办法的话,就全靠你本身能力来处理,应该用不着我来提示了。」于是钟会和姜维之间更加心照不宣,交往更加密切。

  不久之后,钟会等诬陷邓艾谋反成立,邓艾被打入囚车,押赴京城。紧接着,钟会在264年正月十五日抵达成都,独统大军,决意谋反。在钟会的计划中,姜维先率五万人为先锋出斜谷,钟会领大军在后,到长安后兵分两路,骑兵沿陆路东进,步兵下渭河顺流向东入黄河,估计五日到孟津(洛阳北方渡口),可与骑兵会合于魏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攻下洛阳则天下可定。而姜维的意图,则是先怂恿钟会尽杀魏将,然后自己再杀钟会,并将魏兵全数坑杀,迎回后主。但是钟会对姜维杀尽魏将的建议一直犹豫未决。

  时值魏国郭太后病逝,正月十六日钟会便请齐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官员及蜀汉遗臣,在成都为郭太后发丧,然后拿出自己伪造的「太后遗诏」给在场人士看,内容是要钟会要起兵讨伐司马昭,愿意共同起事者须当场签名。众人一片错愕之中,钟会更命他的亲信代领诸军,把这些官员、将领软禁在成都官署,紧闭城门宫门,严兵看守。

  但是杀将事机不密,当夜消息走漏。先是钟会商议大事的监军卫瓘脱身,把钟会要杀尽握有兵权的将领的消息告诉钟会的手下丘建,丘建把这消息告诉被软禁的以前上司胡烈,胡烈又设法让手下亲兵把消息传到城外给自己的儿子胡渊,搞得一个晚上城内城外都知道了。于是第二天城外的军队大举登墙涌入城内,姜维率钟会部众力战,手刃五六人后战死,卒年六十三。《魏晋世语》中提到姜维死后身体被剖开,发现胆如斗大。魏兵又争着前去追杀钟会,而钟会还有直属部队数百人跟着他绕殿而走,但最后也通通和钟会一起被蜂拥齐至的魏兵杀死。进城的魏兵在成都四处搜括抢掠,城里死伤惨重,那些现在属于卫瓘的将领,花了几天的时间才终于把乱事平定。许多蜀汉遗臣如太子刘璇、左车骑将军张翼、姜维的妻儿等也在乱中被杀。

  孙盛《晋阳秋》说:「我在永和(345-356)初年随部队到达蜀地,见到一些当时的遗老,以及姜维降后给刘禅的密奏,说是假降钟会,然后杀了他恢复蜀汉的领土。可惜这件事最终失败,蜀地的人民至今为之嗟伤不已。」追问

我要的是游戏剧本哦,不是历史哦,真正的历史书“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我都看完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2

我就发这里了 姜维北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2
夏侯霸我都没招募到过,姜伟是在天水招募的,如果自己玩到那个时代不是更加有意思吗追问

不是哦,如果从那个时代开始玩才有意思,蜀国没什么人才,玩得才有意思,显得姜维和夏候霸特别重要!最好就是三国十那个剧本”姜伯约孤军奋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