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的板配筋方式

请问一下何为分离式配筋,何为弯起式配筋,除了这两种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施工中哪种方法最普遍 请讲的通俗易懂些 本人刚接触工程,不要搬规范。

  1、板配筋的流程:计算板的跨内最大弯矩和板边弯矩(利用PKPM的计算结果或者查静力手册手算)-〉调幅-〉根据调幅后的弯矩确定钢筋的级别、直径、间距。
  2、利用PKPM计算板的弯矩时,应校核板的边界条件是否正确。相连板为降板,且高差大于30mm时,则该边界为铰接。板端搭在承重墙上时,该边为刚接。
  3、对于大板(L>5500,h>150),应用 morgain进行校核。相连板与大板相应方向的板跨相差20%以内按刚接考虑,否则按半刚半铰考虑(板底筋按该边铰接考虑,面筋按该边刚接的0.7M考虑)。
  B1板配筋:
  (1) 底筋
  边界条件:四边简支(当B2板厚和B1相差不多,也较大时,三简一固)
  (2) 面筋
  边界条件:两固两简(面筋视大小而取0.7M)
  4、对于异形板,应用morgain进行校核。
  5、在板的缩颈区域,板厚至少取140厚,二级钢筋直径10双层双向通长配筋。
  6、板厚=1\40短跨,转角板厚=1/35短跨。
  7、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板短跨计算长度的1/4,且不宜小于500。
  8、1级钢用弯钩表示:2-3级钢用尖钩表示。

  9、悬挑板及其相连板的板厚不宜小于150,悬挑板厚度取1/10板跨,当板悬挑超过1500时要做梁来托住板。
  10、板配筋时应注意配筋率不应小于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要求,比如一级钢8@150,h=130时配筋率就不够,违反强条。
  11、当屋面为坡屋面时,应注意板的标高,以确定其边界条件。
  12、厨房、卫生间变截面大板在变截面处设置暗梁(当跨度为5-6米时),暗梁宽度500,上下各6根直径14的一级钢,箍筋为直径为6,间距200(2)的一级钢。
  13、跨度2-4米的板上有隔墙时,只需在板底加2根直径16的二级钢,但在图上要表达。
  14、降板范围的面筋长度应伸到变截面处+500。
  15、异形板的阴角应应设置附加钢筋,7根,直径同该板面筋,长度取1.4X(L/4)。
  16、短向跨度大于3600的楼板端跨阳角处,应设置附加钢筋。
  17、屋面板、露台板、厨房厕所板以及小于等于2000的多跨连续单向板均宜设置通长面筋。
  18、在转换梁处,与其相连的板通长配筋,板厚最小150,最小配筋为二级钢,直径10@200。当该块大板有卫生间时,该块大板板厚最小180,卫生间部位130,最小配筋为级钢,直径10@150。
  19、板面筋最小直径为10(二级钢)。
  20、板短跨大于5000的大板应设置温度分布筋。
  21、几个快捷键:di-测量距离,dli-标注,s-拉伸,ma-格式刷,DTEXTED-字体编辑,sc-放大,o-偏移。
  22、“在位编辑块”可对图块进行编辑,“图层隔离”可将某一图层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编辑,“前置/后置”可使表达更清晰。
  22、画坡屋面剖面时,应注意坡屋面能否实现(四边是否有梁或墙将其托起),托起坡屋面的是斜梁、平屋面平梁、折梁还是平梁加墙。
  23、楼梯间起步板应画板配筋。
  24、支座附加筋应注意间距是否和原配筋匹配,如原来的间距是200,那么附加的也最好是 200。
  25、双向板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15%,而不是max(0.2,45ft/fy)。
  26、板降小于等于30时面筋要拉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2
把负弯矩筋和底筋直接断开即为分离式配筋,板筋中面层负弯矩筋直接弯折下来和底筋连在一起为弯起式配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