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如题所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病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持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1,2]。然而护患纠纷的发生却呈上升趋势,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专业素质训练,增进彼此沟通,优化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将是未来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内容[3]。那么在医疗纠纷中认真分析护理工作过程产生的护患纠纷,对完善护理服务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1
引发护患矛盾的常见原因
  1.1
法律意识淡薄:
  现阶段护患纠纷从数量、性质、处理途径、结果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患纠纷数量日益增多,内容也日趋复杂化[3]。处理的途径上不单纯依靠医疗行政部门解决,而借助媒体施加压力。纠纷的结果不单纯是批评问题,而是要求经济赔偿。而有些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识,存在侥幸心理,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工作马虎,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和知识更新,导致卷入护患纠纷。如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对病人进行服药、注射、输液治疗时未严格执行床边2人核对制度,导致差错的发生,引发护患纠纷。
  1.2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言语、服务态度生硬,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缺乏同情心,不理解患者的焦虑心情,当患者询问病情或诊治结果时,解释不够甚至极不耐烦,导致患者及家属的反感,而产生纠纷[4]。特别是在急诊病人多的情况下,很多护理人员未做好按序就诊或对前来就诊的病人指导工作不到位,造成病人就诊时间过长,延误病人治疗。
  1.3
工作责任心不强:
  护理是一项琐碎的工作,直接面对病人,如果工作稍有松懈或漫不经心,或谈天说笑,都会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意和怀疑。如有些护士工作繁忙时。容易产生焦虑和烦躁,当病人有疑问时,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致使病人和家属的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5]。当个别病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护士没有及时解释其原因。同时有一些护理人员执行医嘱不严格,不遵照医嘱找借口拖延执行或对可疑医嘱不问清,执行医嘱及进行各种治疗前不认真进行“三查七对”。而凭经验、凭印象或带侥幸心理匆忙行事,造成用错药、计错量、抽错血标本等而导致纠纷。
  1.4
护理知识缺乏:很多护理人员理论知识的贫乏,当病人问及有关自己疾病的注意事项、饮食、用药等方面的知识时,不能正确全面回答病人,或者医护之间在同一问题的回答上是截然不同的观念,如某种手术后的病人在问及饮食方面时,医生不了解病情回答是可进流质,而管床护士的回答是4h禁食禁饮,却造成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同时技术不过硬,操作不熟练,比如很多护理人员在小儿头皮穿刺和危急病人的抢救时,不能达到病人的要求。

  1.5
病人保护意识增强:随着法制建没的发展,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上普遍开展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使病人牢固树立了“病人是上帝”的准则,对医疗护理工作有一种戒备心理,对医疗护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6.7]。同时对于一些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或当病因不明时,患者家属情绪紧张、易激惹,希望能尽快找出病因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所以当患者病情治疗效果不明显,对医生工作挑不出问题时,转而对护士的工作产生不满,容易发生护患冲突。
  
  2
护理人员避免护患冲突的措施
  2.1
尊重病人:任何生命个体在人格尊严上没有差别[8]。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这一点,然后在行动上自觉地做好份内工作,使病人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康复。尊重病人利用我们的技术知识尽我们的全力护理病人,恢复病人的健康,是护士对病人的最大尊重,同情、关心、照料、合理运用技术等是这种尊重的具体内容。维护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任何病人,尤其注意对性病、艾滋病、老年和临终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病人的尊重,要承认和理解病人的信仰、习惯、爱好、价值观、合理的需求。公正地看待病人平等、合理的医疗权利。不因病人经济支付能力、地位、信仰等的差异而在服务上有所不同。让病人了解和参与医护的有关过程,承认和维护病人合理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2.2
培养慎独精神:慎独是指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它会使人们在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按道德的规范和范畴的要求行事[9]。转变服务观念,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活动,经常个人值班,独立处置,无人监督,尤其需要具有慎独精神。对护士而言,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信念和良心,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识为约束力的。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无论领导在与不在;无论病人年长与年幼,昏迷与清醒,都能一如既往地按照操作规程与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否则,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就会造成工作失误,受到良心的谴责。因此,护士要按照自己的内心道德信念行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3
塑造个性气质:
  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塑造个性气质是优良心理素质中人格魅力的一部分[10]。如,护士应培养心灵、胸怀、气质真实、纯净、自然、质朴上的美,感悟生命,精神饱满,生机勃勃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内涵,具有感染力、亲和力、号召力等人格魅力特征。在这种情感气质的支配下,就会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病人解除痛苦。护士应当具备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对病人诚恳、正直、热情、有礼、乐于助人等对工作应当是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机智、果断、沉着冷静、作风严谨、干净利落等;对自己来说,应当是开朗而又稳重、自尊又大方、自爱而又自强等。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若想,以病人的忧而忧,
以病人的乐而乐,形成真挚的同情心。有崇高的理想,才能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懂得为什么工作和应当怎样工作,从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主动自觉地加强优良品质的培养。树立崇高的理想,才有真正爱护并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把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基于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会自觉地注意使自己的心理品质更好地适应病人的需要。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才能对搞好护理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但能愉快积极地工作,乐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善于探索研究。
  2.4
保持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护理人员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生活中的不同事件能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并伴有明显的生理应激。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应激反应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减少其有害作用[11]。护理人员健康心理水平与社会支持正相关,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实践锻炼,自觉地有目的的把实践作为锻炼心理素质的良好机会,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尊重自己的职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批评社会现象的同时,从自身找不足,经常检查自己,鞭策自己,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取得社会的称赞和认可,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5
优化知识能力:
  目前我国护士的知识结构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自身知识,了解病人病情特点,预见病情转归,这应该是一名优秀护士必备的技能[12]。护士在熟练掌握常规技术和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由于护理工作范围拓展,护士将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中,独立地做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及康复计划,及时准确地处理健康和疾病中有关问题,这一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各门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沟通。护理学作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门专门学科,其理论体系、功能任务、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各方面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护理技能,还要有语言技巧、综合分析、病房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因此除了接受医学和护理学的教育,还应主动学习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等相关学科。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护患纠纷越来越引起病人和社会的重视。为此,我们应针对产生护患纠纷的内外部因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加强服务理念,巧妙化解护患之间所发生的纠纷,给病人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治病休养的良好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