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周瑜这个人的作文,但要记住不能写故事

如题所述

烽火长歌醉千年

  (序曲)

  总是很害怕一个词——“千年”。因为它意味着接近于茫茫无限。生命,抑或那些可歌可泣的过往,依稀散落在无尽的彼端,直到不停滞的时光把它们湮没,消失不见。唯有渐行渐远的烽火长歌,让人想起那个特殊的年代——三国,让我千百次回眸千百次凝望千百次怨念千百次歌哭,未曾停歇。我不在乎它是长河逝浪,还是千年往昔,只愿沉于竹简青史间一醉一梦,即使所有的泪水都已被风干,我也绝不挥别……

  (一)

  不必说羽扇纶巾,也不必说剑舞群英,千年前回望,你早已留下那轻衫素衿的身影。

  不必说怀瑾握瑜,也不必说君子如玉,千年后遥想,你风采依然,一如你名字的含义。

  不会忘记庐江城那个儒雅风流的才子,不会忘记鄱阳湖那个指挥若定的名将,不会忘记三江口那个气度非凡的都督——同样不会忘记南郡城上离弦的那支流箭,以及从此被染上一层忧郁的巴丘。

  记忆里或是梦幻里,你总是挥之不去。梦回之时犹见你听闻清歌慢抚丝弦,一抹含笑回眸顾曲,尽是善战者中少见的琴心雅趣。而一曲未终,你恰如故乡江淮的绯樱,在赤壁那如血的黄昏绚烂地绽放到极致,然后在我的泪眼中消失,凋零尔后却留下缤纷的记忆。

  长歌已随着弦断戛然而止,余下的声音,我只是残影轻泣,碎语空啼……

  (二)

  时光在一格一格地倒退……似曾相识。是常山么?是漫舞的失落飞雪么?还是天涯的寂寞浮云?

  我想起了长坂坡,你曾在千军万马中,七进七出,血染征袍。谁与争锋?所向披靡。我想起了你的枪,若舞梨花如飘瑞雪。在一片混沌血红中愈发超拔地雪白。你的名就像一个绝妙的谶言,高洁如云,却也孤寂如云。我第一次相信云的残酷,因为太高洁就会变得遥不可及。

  正义,英勇,心怀苍生……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不会迷失自己。但我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你究竟何去何从,正如流云漂泊在天际。

  梦里不知梦,望断龙兮归来?隔着常山纷飞不断的雪花眺望,不见你的踪迹,只有划破长空的凄凉剑痕。

  (三)

  西凉陇漠的扬沙大雪中,你骑着白马从太阳落下的地方飞驰而过。华丽的锦衣长枪照亮那片消弭了色彩的荒原。如同越来越凉的风一样孤独地呼啸。

  你银色的战袍带着不可侵犯的凛然,和无人能诉说的苦痛,永远是冰与火的结合,冷寂和热血在不断的交织中却被凄厉的边声掩盖。

  失败,屈辱,愧疚,渴望——或许一切对你来说都太残酷。

  曾经威震西凉英勇无敌,最后却带着伤痕郁郁地悄然消失在苍天尽头,我不忍,只深深地感到一股悲凉向旷野不断地蔓延,蔓延……

  西凉早已是夜色岑寂。夜阑狂风中,那一声羌笛一樽酒,恍若时空回雪——

  不知何时,混合了哀怨的月光。

  (四)

  与随处可见的翩翩白衣侠少秀士不同,你总是一袭青衫,衣袂飞扬。

  总是幻想你的青衿流连于颍川,洛水,洒脱的气质中尽是天地间傲人的风华。世事,人心,奇谋,一切都在你的浅笑你的眼神中,洞若观火。

  可当我凝望时,你却越过水之阳,流风般消逝在千里之外遥远而寒冷的朔北。

  留下那十余年的征尘,那十胜十败的奇言,那擒吕布平朔土定乌桓震辽东的赫赫谋功。

  注意到你,是尘缘,还是偶然?可我从未如此迷恋过。死生契阔宛如昨。空明青灯映故纸,我只有把目光湿润地依在“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和“云当先定荆”几个字上,却怎么也不忍辨认那早已被泪水打湿的依稀墨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

  我近乎固执地相信,你有着水一般清澈的浅笑,光一般明亮的眼神。甚至,我能感觉到你飞扬的衣袂——在手中,滑落。

  (五)

  那年那月,江东,乃至天下曾经传遍你那“小霸王”的赫赫威名。一千八百年后的同一片土地上,这个穿云裂石的声音仍在我耳边回响。

  你有着年轻俊美的姿颜,面对宾客豪杰,你总喜欢说笑,带着毫不掩饰的爽朗。战时你每每身先士卒,丹阳,吴郡,会稽,豫章……数年之间席卷江东。我一次次地为你赞叹,一次次地忍不住幻想,那是一个怎样卧虎藏龙,人才得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的精锐阵营,在你的果敢指挥下,战无不胜?

  你如同一把烈火宝剑,散发着炽烈灼人的气息,没有什么能抵挡得了你的锋芒。可是,这令人闻风丧胆的绝世神兵,却突然毁灭了,不是在战场上被敌人折断的,而是因为太炽烈,不慎点燃了周围的人,终于引来复仇的火焰烧毁自身。

  你流火般热烈而迅疾地划过夜空,我却感到,心,好似被这壮丽而急促的光芒,深深刺痛。

  (六)

  我拿什么来抒写你的赤诚。拿什么来祭奠你的执著。

  记得你是凉州闻名的异才,自归蜀汉起,心中便只有帮助刘氏光复汉室的使命,看清篡汉的魏,于是你不遗余力地北伐,尽管,那片土地,曾经是你生长的家乡。

  你不惜一切地想实现这个雄浑壮烈的千秋宏愿,可是,如何才能阻挡它的破灭?你全部的执著又将何去何从?什么也不能阻拦你的热血,尽管你需要独自支撑起一方渐渐碎裂的天空。

  我害怕翻开《资治通鉴》对你的评论——“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因为,透过这每个字所散发出的赤诚,我似乎能感觉到,你坚定的眼神把苍茫的陇崖刺穿。你身后的那面旗帜终究还是倒下了,倒向尘埃,一如剑阁那催人泪下的对联: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这最悲壮的破碎,我拿什么来忍受?拿什么来皈依。

  (尾声)

  那时烽火都熄灭了么。那时成败的消散了么。早已呼啸地汇进千年长河里了。就像苍烟落照图中那一轮血色残阳沉沉地滚入江水中一般,留下漫天绚烂的火烧云,久不褪色。我不回头地沿着这条通往千年的江河上溯,却只能望见亘古不变的青空。过往三国了无痕迹么?我又如何能忘记它于无形处留下的深深印痕。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难道烽火长歌,千年当醉?说不清是千年忆一醉,抑或一醉越千年,醉醒之间,仍是回眸凝望怨念歌哭,不为别的,只为那些远行的往昔,为那些,在时光飞逝中,在风云变幻中,淡去的,影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30
  谈到《三国演义》,人们首先要把诸葛亮抬出来美言几句,赞颂一番,特别是他神话般的事迹更加让人激动,那么周瑜呢?一提起他,无不说他气量狭小,嫉贤妒才,气他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
  然而,才真的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吗?
  周瑜尽忠于东吴,是吴国的一名大将,更是顶梁之柱,一生在战场上驰骋,立下不少功绩;他也爱惜人才,对下属器重有加,又是一位大家公认的都督,谁不敬重他呢?
  周瑜确实曾经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他说诸葛亮对他的计策了如指掌时,周瑜咬牙切齿道:“此人必须除掉!”于是刁难诸葛亮要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在刮起东南风时,周瑜心里想:留下此人,必是东吴祸根,就令人去杀诸葛亮。由此看,周瑜想为吴国除掉大敌。 可他也并不希望有人比他强,他被愤怒蒙蔽了双眼,想想,根据当时的天下大势,倘若真除掉诸葛亮,东吴和蜀国必定反目成仇,两过不联合,又怎能与强曹抗衡?刘备一败,吴国还能逍遥自在吗?
  在赤壁之战中,朝中大臣们都人为吴国不能以卵击石,应该投降曹操,周瑜对此力排众议,分析敌我利弊,劝孙权与蜀国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又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想出用火攻之计,充分体现了他的计智无穷,他步步为营,随机应变,使用黄盖的苦肉计和假投降一事令曹操中计,借东风火烧赤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曾评价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描绘了赤壁之战,颂扬了周瑜的计谋高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像一尊雕塑,不可能每个细节都完美。周瑜除了气量狭小,他更是一位文武双全,有超群见识和胆略的奇才,他才华横溢,幽默风趣,他又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自古英雄气短,周瑜英年早逝,他错就错在,机关算尽,反送了自己的性命—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死是仰天长叹:“既声瑜,何声亮?”但是他的缺点并没有掩盖住他的优点。
  周瑜,儒雅中透出刚勇之气,沉毅里暗藏机警之心,不可否认,他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30
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英雄应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刘劭《人物志》),再加上一条道德高尚。周瑜除了符合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歌谣流传,非比那些粗莽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不仅具德,才,风度,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操自寻死尔”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最令人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589509.html
第3个回答  2013-05-30
情倾周瑜
曾经,零零碎碎写过不少篇关于周瑜的文章。
那个少年得志的将军成了我无数次午夜梦回的对象。依稀还是梦中,那些骑在白马之上,一身戎装,俊朗不凡的影子统统成了他。
每一次停笔,再翻一遍《三国》,又会觉得对他有了新的认识,那薄薄的几张纸,竟是永远也写不尽他的好与坏,高明与失策。
于是,仿佛是注定了的,每一次停笔,都会再次留下遗憾。他的身影,在想象中愈加高洁。
我这个人有一种偏执。一旦认定了一个人,无论什么事,都再无法改变他在我心中的形象。
就好像那个“金屋藏娇”的故事。不记得从哪里看来,觉得阿娇很可怜,此后,无论多少个电视版的阿娇多么刁蛮,多少个小说版的阿娇多么无理取闹,我一直认为,是那表面光鲜的金屋葬送了曾经的红颜似水,并怨刘彻寡幸,恨卫子夫狐媚,厌刘陵负义至今。
我很清楚诸葛亮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也看见了周瑜的心胸狭窄,暗中冷箭。可是,无论做多少次选择,我的答案还是不还改变。在他的大仁大义,至情至性中,那多数人都会有的通病简直已渺小到足以让我忽视的地步。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东坡的赤壁怀古成就了我的共鸣。
出于朋友之义,孙策死后,东吴风雨飘摇之际,他第一个站出来,尊孙权为主上,帮其稳定人心。
如果他有私心,大可以自己登上那个宝座,携兵符以令诸侯……
但是他没有。
出于夫妻之情,在曹操强大之时,他大可以投靠曹家大树……只要献出小乔。
但是他没有。
宁愿在沙场上死得重于泰山,也不愿靠出卖妻子活得轻于鸿毛。
他嫉妒诸葛亮,想方设法和其作对,但是关键时刻,他还是能以大局为重,压下个人情绪,共同对敌。
我敬佩、倾慕他的一切一切。然而,老天只给了他太少的时间,36年,仅此而已。
在狭窄的时间与空间内,他的才情永远被诸葛亮的光环所掩盖……
既生瑜,何生亮?
终究是意难平!
他的一腔抱负并未实现,却早早离开了人世,在历史长河中,就如一滴小水珠般,没有泛起一丝涟漪。
小乔的周瑜,孙策的周瑜,东吴的周瑜,或许都不完美,但我心中的周瑜,却是天下无双。
那样的一个英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