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关鄙视别人的故事。

如题所述

胯下之辱故事
韩信,秦末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部)人。他小时候读过书,拜过老师,学得文武双全。后来,他父母双亡,家中越来越穷,只好流落街头。
  他虽然很穷,但也像武士、侠客一样,身上总佩着一柄宝剑。淮阴城里的一班少年看了很不顺眼,常取笑他,他也不跟他们计较。一次,他们又在街上相遇,这班少年要捉弄一下韩信,拦住他说:“韩信,你文不文、武不武的,像个什么呀?我们看你还是把身上的剑摘下来扔了吧!”
  这班少年中,有个屠夫的儿子特别刻薄,冲着韩信说:
  “你身上老是带着剑,好像很有两下子似的。但我知道你是个胆小鬼。你敢跟我拼一下吗?敢,就拿剑来刺我;不敢,就在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说着,这屠夫的儿子撑开两条腿,在大街上来个骑马蹲。韩信盯着他看了一会,趴下去,从他的裤裆底下爬了过去。这班少年见了,一个个笑歪了嘴,给韩信起了个外号叫“钻裤裆的”(文言叫胯夫),认为韩信是个无用的懦夫
  可就是这个胯夫韩信,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立下了赫赫战功。西汉王朝建立后,韩信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楚王,以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为都城。韩信便捧着楚王大印,衣锦还乡。
  淮阴也属楚地。韩信到了下邳,就派人到淮阴把那个屠夫的儿子找来。那屠夫的儿子吓得直打哆嗦,以为韩信要报“胯下之辱”的仇,不料韩信对他说:“你不必害怕,闹着玩的事有的是,何必这么认真呢?你当时倒是挺勇敢的,就在我这儿做个校尉吧!”
  那屠夫的儿子没想到韩信这么宽大,不由连连叩谢。韩信对手下的将士说:“他也算是个勇士。当初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把他杀了吗?可那有什么意思?就因为我能忍辱负重,才有今天。因此,也可以说他是督促我上进,去建功立业的人。”
  手下的将士听了,都十分钦佩。
  后来,“胯下之辱”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未显达时被人鄙视、嘲笑,遭到羞辱。(牟楚)
  《史记·淮阴侯列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05
疑人偷斧……这个绝对鄙视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