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如何看待德育

如题所述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①。根据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分析,我认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社会化是增强德育工作“三性”,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学校即社会”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强调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从实践看,农村小学生思想单纯,好奇心强,理念空泛,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容易内化形成情感意志,因此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不仅要完成思品课的教学任务,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还要与社会建立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确立德育工作的目标,构建德育工作的网络。达到小学德育教育社会化的目的②。

一、建立组织机构

要想德育教育社会化有序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组织,确保教育的效益。校内应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任副组长,中队辅导员任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制度,职责明确、分工负责、项目包干、定期考核、实行目标管理。校外,以乡镇团委书记为主任,成立“社会教育委员会”,吸纳妇联、大型厂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街道居民小组组长、村委会主任参加,下设办公室,每学期定时召开会议,专题办公,研究布置德育工作方案、确立考核办法等,使德育教育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二、确立德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表明了德育教育的规律性,显示出德育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心理因素及一般行为表现特征,分阶段确立相应的德育目标③。具体讲,就是依据思品课《课程标准》制订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德育工作方案》,这个方案可按六年一个周期循环,并将各年级、各学期德育目标、任务要求、实施途径等,分解到年级、班组和个人。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要求低年级必须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中年级进一步联系实际继续进行养成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劳动光荣的教育,督促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如学会洗红领巾、扫地等活,高年级主要是通过参与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组织学生采茶、饲养小动物等。再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升国旗来说,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升旗时排队行注目礼。中年级升旗时,做到会唱国歌,严肃认真,立正行队礼。高年级看指挥唱好国歌,严肃庄重,立正敬队礼。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小学生从跨入校门第一天起到毕业,经过六年各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认知、情感内化训练与导行,达到较强的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具备情感健康,行为规范及初步唯物辩证水平。

三、构建德育网络

为了使学生在“校内有人教、校外有人管”,形成社会化德育网络,还必须调动家长、居民、村委会成员等社会人士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小学生德育教育活动,让大街小巷、家庭、村庄、田间地头的人们共同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设立校外活动站。以居民小组或村委会为单位,按地域划分,设立校外活动站,聘请共青团、妇联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这支活动在希望田野上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平时帮助、指导家长管教孩子,收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也把学校的阶段性德育教育内容、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配合学校实施和检测学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现。寒暑假,他们亲自把学生从学校接回活动站,督促他们到田间采茶、放羊、放牛……;参加家务劳动:养猪、洗碗、扫地……,有组织地开展文艺、体育、书画、手工制作等兴趣活动,慰问军烈属,帮助孤寡老人做好事,带领他们参观访问、旅游,还辅导他们完成假期作业等。开学时,给学生签写《假期活动鉴定表》,并亲自送该组学生报名注册。使学生既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教育,而且体验了劳动的艰辛,陶冶了情操、还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乐趣,终身受益。

二是建立德育教育基地。除了强化校内教育功能(诸如加强少先队工作、主题班队活动、优化思品课教育学、其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等)外,建立校外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也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之一④,它有利于受教育者直接感知社会的伟大,有利于学生用实践知识验证课本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建立乡镇“少儿文化宫”、“小小交警队”、“敬老院革命回忆讲座室”、“镇工业园区”、“派出所案例展览厅”、“学农园田”等德育教育基地,让他们走出校门,听革命前辈讲述我国近代史、发展史,亲眼目睹运用法律武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实例,亲自参加上路指挥交通,领略警察叔叔们的辛苦与交通法规的必要性、严肃性。还可以到工业园区(开发区)欣赏社会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体验农民“粒粒皆辛苦”,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三是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旨在提高家教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掌握与学校德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按国家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管理好子女,教育好后代。实践表明,家长学校能有效提高德育社会化教育程度,避免家教中简单粗暴、过分溺爱等传统观念的产生,避免逆向教育、甚至落后思潮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接受家庭的正确德育教育导向,启迪思维,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行为。

总之,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必须走向社会、走进大课堂,让学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接受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章《教育与社会》中规定的那样:国家、军队、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见,德育教育的社会化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必由之路⑤。
浅谈新时期农村初中德育教育

近期,中央及时出台了确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当前的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中掀起了一股探讨劲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呢?笔者认为:

一、抓常规,常抓常新

要做好德育这篇文章,必须重新定位德育的份量,德育是整个育人工作的重头戏,学校德育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品德及其思想活动,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加强学校德育氛围,做学问,必先学会做人,即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狠抓常规,把日常工作作为创新德育工作的基础。具体的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新守则》、《新规范》的学习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利用演讲比赛,升旗仪式,班团活动,结合实践课,运动会……继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初中阶段,可以分年段逐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培养,逐步让学生走上思想、学习、品德的良性轨道上来。

二、利用新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德育研究相结合

新课程在全国各地推行,给德育活动注入了新鲜活力,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注重研究性学习,注重活动,注重实践,注重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生动形象的新教材为德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让学生懂得自然规律,争做大自然朋友,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继而转化为学生热爱学校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环境的精神等,在政治教学中,抓住社会热点、焦点。例如:我国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32金的骄人成绩,100米跨栏平了世界记录,冲出黄色人种的运动极限,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女排们勇夺世界冠军,中国成功战胜SARS------这些经典的事例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等,这些活生生的内容,开辟了德育教学的新天地。围绕这些开展德育工作,易懂、易学、易感悟、易转化。

三、利用校本课程开发,渗透德育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给德育教学带来生命力。例如:我校在实施校本课程时,就紧紧围绕本校特点和区域特点,利用峡江文化、大坝文化,桔柑生产,屈原故土,高山种植,移民迁建组织内容,让学生接受乡土文化,熟悉种植分布,为以后升学分流做好前期准备,这些也可以陶怡情操,激发学生爱好家乡,将来报效家乡的激情,学习知晓移民政策,感悟党英明决策。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也可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爱社会的良好习惯。

四、抓好社会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一些良莠不齐的东西透渗到日常生活中来,甚至冲击纯洁的校园,市场上各种不良影视光碟,灰色书刊、网络黄色文化介入日常生活,一些腐朽思想迎面而来,势必影响思想不成熟的青少年,我们要抓好社会大课堂,例如:可聘请社区民警每周进行一次法制讲座,加大正面舆论宣传,传播先进文化;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建立课外校外活动实践基地,亲身实践,用实践活动帮助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健全学校教育设施,开辟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吸收优秀的精神食粮。

五、不断学习,提升育人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作为育人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在新一轮课改中不断充实自己,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平等友爱的方式去育人,放下架子,抛弃师道尊严,以人为本,开创人文主义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03
呃。。。不大喜欢看楼上二位这种长篇累牍且大幅粘贴的东西,没有丝毫的实用价值,要看这些东西貌似谁看不到一样!纯属污染视线!

关于德育目前应该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智体中人们往往更看重的是德。
拿目前地震来讲吧,从废墟中脱身又返回去救人的孩子不断的涌现出来,我们可以在这种生死关头看到很多孩子的人生观已经上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他们在考虑自己的同时能够想到他人,甚至可以先人后己,这正是德育的成果。
当然也有部分负面的东西,例如某教师(具体不记得了)在地震来临时自己第一个冲向操场而不顾满教室的学生,我们可以说这样的人不配为人师表,有才无德,我们甚至可以去怀疑她的人格是否健全,所以自私也是没有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的体现!
德育可以让一个人的心胸宽广,处事豁达,为人明朗,它是教育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
第2个回答  2008-06-02
一、总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努力学习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
6.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创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
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
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
四、德育途径
1.德育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其他课程教学
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
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各地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紧密结合,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体现德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
6.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
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团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
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共青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7.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8.家庭与社会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均应履行关心、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助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加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配合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工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区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
1.学校德育工作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评估工作中应注意听取学生、用人单位的意见。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
六、德育的领导与管理
1.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针对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以及实施情况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党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并落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
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规划,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管理者、优秀校长(书记)、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和研究人员;切实解决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德育工作的经费与物质保障
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投入的范围,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动两部分。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动经费投入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用于学生和德育队伍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学校应把建设适应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德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建立德育研究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要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探索德育规律,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与实际工作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78632.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