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类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你有什么想法?

如题所述

人类要生存,当经济要发展到解决温饱问题,同时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超出大自然恢复的能力后,经济的发展就走向反面。因为此时环境的保护对人类生存来说比经济发展更为重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开始对地球上局部地方产生影响,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消费文化的推动下,对环境的破坏远远超过大自然的净化能力,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表现在全球性的大量物种灭绝,人类所发生的病症越来越严重,各种恶性的不可医治的病日益增多,而且集中地发生和传播在生产发达消费集中的大城市和发达的地区里。对这个问题人们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那些扩大消费破坏环境的所谓发展经济的现象日益严重,而有效的环境保护协议只是虚有的空文。更没有认识到大量消耗物质和能源的富人生活,不仅给环境带来危害,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远离大自然的生活,背离了人类不可战胜的大自然发展总的趋势,其结果他们首先被大自然淘汰。人类最伟大的目标不是什么自由世界,也不是什么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大同世界。而是人类与宇宙一道永存。人类要不被大自然淘汰,永远生存,就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还要不断地向无限的宇宙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同时不断地改造人类自身以适应新的的生存环境。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哲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人的需求中最基本,最强烈的就是对生存的需求。生存的需求是其他需求的基础,也就是说,在没有实现(或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就不可能有其他的需求。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整个人类的生存需求。人类生存是本文对问题看法的一切出发点,如果撇开人类生存去谈什么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其他一切问题,都是无价值、无意义的。本文是以人类生存为轴线,来展开对环境保护的各种认识的。

      历史的教训

数千年前,底格里斯河和幼法拉底河流域曾经是非常肥沃的亚索不达米亚平原,今天被我们称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世界历史中有文字记录的第一种文明苏美尔文明就是在那里孕育起来的,亚述文明和巴比伦文明也在那里产生。那儿产生了世界最早的几座城市,而且都市发展和一套应用灌溉的复杂农业统系结合在一起。现在这些城市和灌溉系统的踪迹全无了,肥沃的良田很多变成了沙漠。这些原因是由于大量砍伐河流上游的森林,土地的过度使用所造成。

我国黄河流域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儿曾是沃野千里,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53%,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现在每年泥沙流量高达16亿吨,几千年来,气候恶劣,风沙狂舞,瘟疫流行,水灾、旱灾恶性循环。从公元前802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的2700多年间,黄河下游缺口泛滥1500多次,大改道7次,使两岸人民饱受大自然的报复之苦。

美国中西部的半干旱草地,原来是一望无际的牧场,在土地投机商人的蛊惑下,大批农民迁入草地,开垦种植粮食作物,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小麦的国际市场价格猛涨,被开垦的草地更多,不少人因此发了财。但是好景不长,到了该世纪三十年代后,周期性的干旱和经常性的大风在美国西部发生,特别是1933年和1934年的多次干旱,使得十多个州的许多农场的作物枯萎,颗粒无收,成千上万的农民破产。

从1954年到1960年,苏联为迅速增加谷物产量,制定开垦草地的发展战略,数十万青年拓荒者在较短的时间开垦了四千多万公顷的土地,该面积相当于英国国土的两倍以上。结果使全国谷物产量猛增50%。但是由于盲目垦荒,滥用土地,破坏了盘根错接的天然草皮,造成新开垦的荒地和附近良田的严重风蚀。1960年刮起“黑风暴”使哈萨克受灾耕地达二千多万公顷。1969年1月克腊斯诺达内有八十二万多公顷完全毁于“黑风暴”,还有六十三万多公顷其他庄稼受到损害。在苏联的中亚地区,受风蚀的土地面积达四千五百多万公顷,比它在欧洲的全部面积还要大。这不仅给苏联的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为恢复植被,改善恶化的环境,将不得不付出比当初垦荒时大得多人力和物力。

上世纪三十年代,工业化国家为了冷制的需要,大量生产氯氟碳(CFC)1971年在斯得哥尔摩召开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时,尚未发现臭氧层减少和地球温室效应问题,1974年两位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CFC正在侵袭臭氧层,争论几年后,并经过实际的测量才给予肯定。一个重要的进展是1984年在南极洲的哈莱湾,英国南极考察基地的科学家在测量南极上空大气臭氧含量时,确实发现了臭氧空洞。现在地球变得热有一半原因在二氧化碳的排量增加,工业排放的氯氟碳是第二,占24%。它在大气中增加温室效应。它在紫外线作用下释放出氯(CL), 

氯又与相遇的臭氧发生反应,使臭氧变成氧,从而使得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变薄了。CFC气体可在同温层保持一个世纪。臭氧层是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它能吸收99%紫外线的辐射。当时发现在南极洲上空出现比美国面积还要大的臭氧空洞,浓度减少达40%。中纬度国家也减少了3%。1991年美国环保局将其估计,由于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癌症死亡人数的数字提高了20倍,在世界人口中,可能有10亿人患上皮肤癌,其中许多将是致命的。而且人们还越来越担心,臭氧层变弱 

还会引起一连串不良的恶性反应,如减少农作物产量和渔业产量,破坏植被的正常平衡等等。

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历史事例。总的过程是,人类为了自己生存的需要,不考虑大自然自身的规律,破坏大自然的有序性。向大自然索取,人类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没有估计到大自然要向人类进行报复,结果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长期的危害,而这种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地超过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价值。

人类的历史是这样的,人类的发展未来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这是人们特别要注意的问题。人类现在的经济发展,正在越来越清楚地证明,也是这样,至于未来的发展,如果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而对新的开发项目从人类生存的长远目标进行充分的讨论,论证。只从人类当前的需要出发盲目的发展生产或获取能源,未来也很可能是这样。例如,利用核能发电,它是当前能源开发的一个亮点,各个国家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这种能源,特别是那些消费文化的鼓吹者认为:当人类在今后200—300年内,把地球上的矿物燃料用完后,可用海洋的氘,海水中的氘有20万亿吨,1千克氘能顶3万吨标准煤。它为目前全世界耗费能量的几千亿倍,并称之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能。但是我认为它是一项把人类推向死亡的项目。首先且不谈地球上的矿物燃料用完后,给人类生存的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对人类的危害。因为核能不是自然的放射过程,它是人为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它破坏了微观物质的自然平衡。这种大自然有序性的破坏一定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可以推想,当氘消耗到一定数量之后它会影响到相应化合物的性能,会影响水(H2O)和其它一些有机物的性能。人体本身和人类所需食物及大量生活用品都含氢的相关物质。轻则使所有生物受到危害,重则能使生物解体,必将导致人类的消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4
做一些实际事情来影响周围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2个回答  2013-04-04
说太多道理都没用,就是从自己做起,不浪费,不污染。
第3个回答  2013-04-02
尽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