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三番是那三番?

如题所述

清朝的三藩是指三位藩王,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

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

扩展资料:

清王朝之所以当初以优厚的条件和三藩订立盟约,是在清朝入关之初,介于八旗兵力有限,无力南顾,利用三藩扫平李自成和南明王朝的残余势力,而暂时实现政治上的统一,权宜之计而已。所以清政府入关之初,和三藩订立盟约之日起,就已经埋下了日后和三藩之战争的种子。三藩之乱是不可避免的。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维护了清朝的完整与统一,重新加固了清朝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实质上是一次清朝入关以后在政治上重新洗牌的过程。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清朝入关后内陆政治上的真正的一统天下、清明得力的举措,与经济上的实质性的发展是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才开始的。因而平定三藩之乱成为以后著名的康雍乾盛世的序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藩之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1

清朝的三藩分别是镇守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自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一路充当镇压农民起义的急先锋,最后兵占云南,擒杀桂王,因功劳受封为平西王,镇守云贵两省。

明朝降将耿仲明,尚可喜,也为清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受封为王,他们佣兵自重,各霸一方,不受清朝政府控制,逐渐形成了割据势力。

三藩的存在使清朝财政陷入的危机,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严重的威胁清朝的统治。

扩展资料:

康熙在清除鳌拜之后,更是把三藩割据势力视为心腹大患,他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积极寻求解决三藩的有利时期。

机会终于来了,1673年3月康熙十二年,这年尚可喜上奏说自己年事已高,请求会辽东老家养老,并请清朝政府恩准他儿子尚之信袭平南王爵位,仍留广东。

康熙回复撤销尚氏的藩封,遣返辽东,撤藩令下,吴三桂,耿精忠也分别请撤藩,目的是试探清朝政府对他们的态度。康熙则力排众议,决定吴耿二藩同时撤去。

这消息传到云南吴三桂立即作出反应,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全军蓄发,发布檄文,声称兴明讨胡虏,公开叛变清朝政府。随后耿精忠,尚之信也公开叛变朝政府。

面对三藩的嚣张气焰,年轻的康熙皇帝表现出他的雄才大略,认为主要叛乱者是吴三桂,对他必须坚决打击,绝不议和,而对其他两位藩王则大开招抚之门,只要肯降,既往不咎。

最终经过8年波及十余省的三藩之乱平定了,结束了南方分裂混乱的局面,巩固了清朝政府的统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15
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第3个回答  2013-04-12
三藩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第4个回答  2013-04-11
靖南王耿继茂(后由子耿精忠袭得王位)镇守福建,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云南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兼辖贵州。这三番是由清朝刚入关前,势力还不稳,所以多拉笼明朝官宦,对他们许以高官厚职,金银财富,以取得他们的支持。遂可以再灭明后江山才可稳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