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者日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1985年12月17日,第40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40/212号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者日(IVD),亦称“国际义工日”。

志愿者(即“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如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目前全世界志愿者数量已经达到3至5亿人,工作时间每年累计超过150亿小时。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同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合作。早在1981年,中国政府代表即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代表在北京签约,决定互派联合国志愿人员。

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华发展业务的官方合作机构,也是UNV项目的执行机构。交流中心同时也是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中方合作伙伴。迄今为止,该组织向我国派遣了来自不同国家的210余名志愿人员。

他们有的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等工业发达国家,也有来自菲律宾、缅甸、毛里求斯等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些志愿人员在广泛的技术领域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在教学改革方面,他们为我国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和为满足对外开放的需要培养大批外语科技、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4

1971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正式成立,它的宗旨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其发展目标。1985年,第40届联大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1994年的这一天正式成立,它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协会的宗旨是提供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通过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提高青年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