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应该如何辩证地看这个问题?(从心理学角度,不少于500字)

如题所述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关键期”,关键期是劳伦兹通过鸡鸭的印刻现象发现的,也就是说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存在着一个时期对于外界刺激十分的敏感,在这个时期能够获得某些能力的快速增长,最明显的比如语言能力,基本就是在三岁左右,还有音乐美术等相关能力也与早期的适当刺激有关。由此,人们就认为在儿童早期也就是关键期是习得某些能力的重要时期,是需要家长学校老师重视予以适当教育的。
此外,前苏联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提出儿童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另外一种是潜在水平,即在他人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差即最近发展区,那么教育就要基于现有水平,着眼于潜在水平,那么教育要处在发展的前面要引领个体发展。
最后,我在国外的一档关于天才儿童的节目上看到这样一个论调,也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重要佐证。有研究称,初生婴儿的脑突触连接是成人的20倍,出生后的外界刺激决定了保留哪些突触连接,斩断哪些突触连接,处于新异刺激环境即丰富刺激环境的个体保留的突触连接量要远高于处于贫乏环境刺激中的个体,当然这是通过对大鼠的实验研究发现的,不可能用人作为实验对象。也依此,人们认为给予幼儿以丰富的刺激会促进孩子各种感官能力和学习能力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上是支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中也存在一种观点,就是在人的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学业或日后个人成就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全人口的智力分布呈正态分布,即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相近的,真正影响学业或成就的是性格、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那么在儿童的早期比较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思维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性格养成,这对于日后的学习,工作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远比开发智力重要得多。
其实我个人也是赞成后者的,我认为在智力这种先天素质均等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打个比方,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等)这些比较多的都是先天的因素决定的,这就好比是人未来发展的种子,而非智力因素则是种子得以生长的土壤,再好的种子,土壤是贫瘠的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生长,只有肥沃的土壤才可以使上好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大概我能想到的就这些,这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的,望采纳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7
不同意。
赢在起跑点不代表会赢在终点。
大家一起出发不代表不会有人中途脱队。
我不懂楼主你说的心理学是指哪个向度(心理学涵盖范围很广 你指哪个?谘商学派主义的想法?还是什麼?)

附带一题
美国国旗是一名十七岁的高中学生所设计,当时老师给他的分数B-,但是现在却是全世界都认同的大国国旗,那A++的同学不就要去死了?
所以所谓的输赢到底是在什麼方面上?
第2个回答  2013-04-07
这是对的.输在起跑线将来就追不上了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