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有什么历史意义?》

如题所述

大运河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融合、统一 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大运河的贯通成为中华文化形成的催化剂。大运河的贯通和开发,不仅使经济交流、中外交往变得容易和频繁,也促进了南北文化、东西文化、中外文化的大交流,使各种区域文化、外来文化相互接触、融会、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运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统一性、扩散性、开放性,更具有强大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促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源地齐鲁地区与中原地区、江南地区的文化交融,还把曾经作为封建皇朝首都的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等文化中心连为一体,从而使各个区域文化不断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文化。同时,大运河的水也哺育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使运河地区成为人才荟萃之地,文风昌盛之区。运河地区又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区,外国使团及商队来到中国后,即沿着运河航行到达京师和各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有的甚至直接定居于运河区域,将国外优秀的文化传入中国,丰富了运河文化的内容,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将中华文化传向各地,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沿着运河两岸留下的名胜古迹,更是星罗棋布,成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作者运用这条线索,把运河文化放进中华文化的大环境中去分析研究,从而使运河文化的地位凸显出来,填补了运河研究的学术空白。 大运河繁荣了国家经济 首先,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营造了新的自然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使运河区域成为繁荣昌盛的新的经济带。运河起因于战争和漕运,但它是一项水利工程,对它的开发与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开拓运河航道的同时,以消弭水患和引水灌田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排灌工程也在沿运河南北各地兴建起来,使运河区域的水利田大幅度扩展,尤其是江南的圩田、北方的淤田等各类水利田以及沿运河地区的官府屯田、营田等,都显著增加。大运河的贯通,直接促使南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广泛交流、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相互移植与栽培,显著提高了运河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大运河的航运,又促进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运河区域成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成为全国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次,大运河的贯通,开辟了新的交通路线,大大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极大地促进了运河区域工商业的发展。运河地区尤其是沿运河两岸的城市中百业俱兴,商业气息浓郁,官私工商业如造船、瓷器、酿造、纺织、编织、造纸、印刷、金属制造等以及其他各种手工业蓬勃兴起。以运河为主干线的水上销售渠道,将各地区的巨额商品输送到各类城镇市场,使南北方的物资空前大交流,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商业销售网络,密切了各区域市场的联系,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形成。尤其是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运河区域城市中如苏州、杭州的某些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包买商,在中国首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繁荣,直接导致了运河城市的兴起,从北京沿运河南下,经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直到宁波,宛如一串明珠镶嵌在运河两岸。隋唐首都长安、洛阳,北宋首都开封,南宋首都杭州,元明清首都北京,更是运河区域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的中心。通过这条线索,作者透彻分析论述了大运河与全国封建经济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1
沟通南北水运
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载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划,或扬帆,或做水闸提升下降,可以日行数十里甚至百里,真是一种人类行为的飞跃。船大,可运兵,可运马,可运粮食,可运草料,可运煤炭,可运石材,花样多了,大大拓宽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以致可以组织起有效的大规模的国家行为。不过,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北则不行。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干脆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岂不是一盘大活棋?有了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位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 
繁荣两岸城市

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买卖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隋代大运河造就了当时的中心大都市:长安、扬州、杭州、涿郡(今北京)这样世界级大都市。
南北文化交流

隋唐大运河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促进民族融合

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大运河仿佛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
经济快速发展

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开元之治和宋代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隋朝虽短,可是换来了唐朝的长治久安。隋代大运河基础打得好,唐朝在政策上稍做调整,立刻结出好果,无意中为辩证法的胜利增添了辉煌的一例。
望采耐!
第2个回答  2013-04-09
当时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和经济控制。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在北方,在平定南陈期间,为了运兵南下,开始修建运河。待开皇九年(589年)三月平定南陈后,南方江淮地区的经济却有了较大的发展。北方城市所需要的物资,特别是粮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大量的物资要从江淮运到长安,甚至运到北方边疆的军事重镇。所以,当时开凿运河也是为了解决粮食和纺织品北运的问题。为了将江南的粮食和纺织品运送到北方,又陆续开凿了数条运河。大运河为后世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大运河修筑成功和此后发挥作用的五百余年时间之内成为沟通隋唐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09
沟通了南北,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民族大融合做出了贡献。
第4个回答  2013-04-10
漕运和灌溉农田 把中国的各个水系连接起来 相当于在文化上统一中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