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代表哪些数字?

如题所述

甲乙丙丁戌已庚辛壬癸和阿拉伯数字不发生任何关系,和汉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也不发生任何关系。

甲乙丙丁戌已庚辛壬癸是十个太阳的名字,出场次序依次为甲乙丙丁戌已庚辛壬癸,所以为了方便,就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代表它的次序。

天干五行分为阴与阳,具体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抄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在中国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袭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扩展资料:

根据历法知识知道,月的划分是根据月亮的一次圆缺循环为标准,分为大小月道,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专个月,又加以闰月补其不足。所以天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划分十二个月。

我国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即子宫有女、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宿;辰宫有角、亢二宿;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参二宿。

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我们干支学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属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天干,其意义应该也是来源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天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31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古人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纪日,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天干的汉字数目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汉字数目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中国古代纪年方法在汉武帝以前主要是使用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
当时的干支主要是用在天文观测,历法和年岁的命名上。

使用的岁星体系和当代的干支体系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阴阳交相愕而仵,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29
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第3个回答  2013-03-28
这是十天干,是中国的计数方法,你可以认为是1~1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