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能潜多少米?

如题所述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蛟龙”号在东北太平洋再获新发现,首次取得六腕海星、海蛇尾、被囊类生物并观测到20多种巨型底栖生物,拍摄了10种以上生物照片。

      当地时间8月11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海洋生物学家刘诚刚乘坐“蛟龙”号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进行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第三次下潜,观测到20多种巨型底栖生物,配合潜航员唐嘉陵首次取得六腕海星、海蛇尾、被囊类等多种生物,对其中10种以上生物拍摄了照片资料,取得了丰富的样品和资料。

      此次最大下潜深度为5273米,下潜的主要任务包括,再次确认载人潜水器的技术状态,开展近底结核和生物等综合观测,加强高质量照片资料获取,进行沉积物、底栖生物、多金属结核采样等综合作业,搜寻并择机回收前潜次布放的生物诱捕器。“蛟龙号”标志着中国潜水行业的高速发展,在世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如男性使用了c-aphidic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潮的顶峰。

      在海底的约四个半小时里,刘诚刚用肉眼看到了3种鱼、4种海参、2种海星、3种虾、2种水母、2种珊瑚以及10种以上的海绵。据唐嘉陵介绍,“蛟龙”号在海底航行的2500多米分布的结核分布较为丰富,潜水器的性能比较稳定,工作很紧凑、时间很快,但是配合很默契。

      据悉,此次下潜,“蛟龙”号取得了1只不同以往品种的海参、1只杯状海绵、1只海蛇尾、1只六腕海星,4管柱状沉积物,观测到鱼类、海参、海星、虾、水母、珊瑚、海绵、海百合等20多种巨型底栖生物,并对其中10种以上生物拍摄了照片资料,取得了丰富的样品和资料,完成了预定任务。

      通过此次下潜,发现大部分海底区域表面状态及生物分布特征相似,结核颗粒较小,覆盖率较高。海参、海绵、柳珊瑚、海蛇尾为本区常见物种。其中,海参为高优势物种,近底航程中,视野中一直有海参出现,最多在一个视野中出现10个海参。初步估测海参平均分布密度在每10平方米1个以上。此外,在同时布放的潜标作业中,通过诱饵取得6只端足类生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1
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
http://baike.baidu.com/view/4187338.htm?fromId=376783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