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是什么意思?大家是怎么看待缘分的?你认为缘分也是因果报应的一部分吗?

请大家结合生活中的点滴来详细谈谈您对于缘分的认识,长的缘分、短的缘分以及不长不短的缘分都可以深入谈谈。今日与诸师兄帮三年佛友搬家、以及有的人不识善知识在身边、还在心外求法有感,故而对缘分发问。最终200财富值赠上,希望大家真心回答,不要抄别人的。
谁能解我心忧?谁能义理丰富、举例详明说服于我?

佛法认为世界的生成与毁灭都来自因缘的聚散,所谓“因缘成世界、因缘灭世界”。因此,佛教对世界形成的解释,简单说就是“因缘因果”。在佛教的经论中,关于因缘的解释很多。在《阿含经》中有这样的偈子:“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是佛经中比较著名的偈子,关于此偈,在佛陀时代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佛弟子马胜比丘在城中乞食,他行走时举止安详,威仪具足。舍利弗尊者当时还未出家,并且是个外道,但见到这位比丘的仪表后,立刻被他表现出的风度所吸引,生起恭敬之心:凭此人的气质,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不由自主地上前打听:“我见您气质非凡,跟旁人完全不同,能告诉我您的师父是谁吗?他一定是位解脱的圣者,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马胜比丘回答说:“我的师父佛陀是一位了不起的智者,如果您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去请教他,他一定能回答您的所有疑难,我出家时间还短,许多道理还不清楚,不过在我们的僧团中经常念诵这样一个偈子: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舍利弗听后,觉得大有深意,于是皈依在佛陀座下,后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智慧第一尊者。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中的“诸”,是众多及一切的意思;“法”是指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归于法的范畴,这些法从哪里来呢?从因缘中来。《杂阿含经》进一步解释道:“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其中,“集”是生起、产生的意思;“因”是诸法生起的主要条件、殊胜条件、亲近条件;“缘”是诸法生起的次要条件、一般条件、疏远条件。佛法认为,宇宙人生的生成灭亡都由条件决定,条件聚合时法就开始生起,条件解体时法则开始败坏,重又归于虚无,一切诸法都无非如此。

比如从种子生长为大树,这一成长过程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种子是其中最重要、最亲近的条件,而生长所需的阳光、水土,则是次要的、较疏远的条件,但无论这些条件是亲是疏都缺一不可。如果我们认为种子就是一切,而忽略了阳光、土壤等外缘的帮助,纵使再好的种子也无法发芽,更不必说成长为一棵大树;反过来,若有充足的阳光雨露而没有种子,就更是无稽之谈。因此,无论是亲的条件或疏的条件都同样重要,只有众多因缘和合才能成就法的生起。再如我们的这次讲座,也是因缘的和合体。有法师来讲课,也有在坐的诸位听众,还有南普陀弘法部举办这次活动,以及讲堂的存在,只有这众多条件的共同参与才能成就这次讲座。

关于缘起的定义,经典中如是说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就是“此故彼”的关系,“此有故彼有”,是说因为具足这些条件,然后才有某种现象的生起:一张桌子是因为有了木料、木工、铁钉、油漆、工具等等条件才形成,因为此处有这些条件出现,所以彼处才有物质出现。“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是说一旦聚成桌子的条件败坏了,桌子也就逐渐消失。不仅桌子如此,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条件来决定它的生存和消亡。由此可见,每一种法的形成,也都离不开因缘的基本规律。

今天你我的能在一起探讨佛法,如果没有因,为什么你会遇到我们几人,而不是别人。如果没有缘,那你怎么会在这里提问?这就是因缘,种下瓜,结不出豆是一样的道理。追问

谢谢您。

现实也好,网络也罢,相逢即是缘分,亦是因果一部分。而缘有长有短,或眼光交接,或擦肩而过,或言语几声,或对坐几时,或同学同事,或父母兄弟,或白头夫妻;纵观人生,如曲线图,有分离、平行、交叉、重合。当知诸佛尚无缘不能度众生,况薄地凡夫不应精勤断恶从善、从善入善、以善养善且于一切境缘勇结善缘、广结法缘?

追答

此问,我答随缘。
不是我勇猛精进的去结缘,便可结到善缘,法缘更是。
我过去,刻意去攀缘,我错了,缘起缘灭,非我能攀。
无明累世,非一朝所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天能结之缘,没有过去的“眼光交接...”等,今天如何能相聚一处,如何有机会相聚一处?
所以,一切随缘,缘来不拒,缘去不留。阿弥陀佛。

追问

“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不但此也,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耶?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耶?”---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正)与悟开师书

追答

追问

”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当观此身体,臭秽难具论,内外及中间,无一清净物。”
“己身既如此,他身亦复然,深生厌恶心,慎勿生贪著。”
“当观极乐国,纯是莲华生,不假父母胎,寿命原无量。”
“一念念佛时,莲华即化生,若能无间断,决定生安养。“―省庵祖师。

追答

心是舵手法是船,识自本心船不偏。未曾度人光度已,人海航行有风险。
生死离别是大浪,忧郁悲伤易翻船。佛传明心见性法,心无挂碍超尘凡。
红尘纵有千般景,苦乐人生弹指间。富贵贫穷自然理,依着自心无贫寒。
大彻大悟心脱苦,惠能直心启后贤。正宗邪宗自心悟,妙明真心即是禅。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追问

世间众生,当处急难痛苦之时,嗥叫父母,呼天唤地,不知父母人天王等,不能救我生死、尽我轮回,以其同在生死轮回故耳;三乘圣人,虽出生死,无大悲心,无益于我;诸菩萨等,虽有大慈悲心,以其心证各有分限,未能普利众生,满一切愿;十方诸佛,虽皆证穷法界,然我感之不易,纵感极而见,不过暂时离苦,终非究竟;唯阿弥陀佛,但得一见,即顿脱生死,永断苦根矣。唯此一句阿弥陀佛,是所当尽心竭力者。(彻悟大师净土宗十二祖)

追答

南无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7
阿弥陀佛!师兄,在下拙见,仅供师兄参考:
缘份是我们世间人喜欢用的名相,但它其实也包含着佛法所讲说的义理,是因缘果报的一个表现。
我们知道,因缘果报的基本规律是,如是因,如是果。我们与一切人之间的交往,不论是善是恶,皆来自前因。无一例外!我们当下的每一点每一滴都在消耗前因,当前因消耗贻尽之时,这种果报就不存在了,会开始另一段因缘果报。也就是说,因与果其实是在不断的轮转当中,它不断地经历生、住、异、灭,表现出它的无常之性。
我们与一个人的相处,是顺是逆,必定来自相互之间的前因。随着这段因缘的进行,前因在逐渐消耗,最后此因消失,转而显现其它因果。这个过程就是生住异灭的流转。我们的一切因果因缘,包括外镜的依报,和身心的正报,皆是不断地于生住异灭中流转。大到色身的生老病死,小到细胞的新陈代谢。
所以,我们所说的缘,可以看作如是因,如是果。份,则可以看人是,多大因,多大果。我们若能明白此理,就会远离种种的分别取舍、执着攀缘,就会逐渐远离一切烦恼痛苦。息灭贪求取舍妄想造作之心,而入无为行。即能解脱六道轮转。
这是从因果因缘法上来说,为了便于我们理解把它剖析为因、缘、果,其实一切因果因缘本是不可割裂的,也就是说,因缘果是很难分开的。正如佛所说的:比丘,当下即因,当下即缘,当下即果!追问

谢谢您。

追答

阿弥陀佛!不客气师兄!我们共同感佛恩!

第2个回答  2013-03-22
缘分两个字,一言难尽,且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说的清楚,因为大家都无法把握自己的“缘分”,聚散离合又怎么能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呢?既然如此, 不若珍惜眼前的时光,多和亲近的人相处,这样就算以后真得要分开也不会留下遗憾。
佛门讲“四大皆空”,但我不认为佛家子弟就应该把自己一个人“孤立”起来,毕竟佛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普渡众生”,那么首先如果身边的人,朋友的友谊,家人的亲情都无法珍惜,又怎么能够去普渡普天之下千千万万自己素不相识甚至连面都见不到一次的人呢?所以珍惜眼前的缘分也是修行的一种。
“因果报应”应该是佛门里面比较高深的理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道理很简单,但运用的实际当中,你总会有许多错漏掉的地方。
对自己的事情,只要发慈悲心多积善业就好了,但对别人的事情,我认为很难给别人的“业”下定论,因为世事总有你不知道的一面。——就像《济公活佛圣训》里说得“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么”人总有自己“算”不到的地方。
回到题目上,对于“缘分”每个人肯定都由自己的看法,不能说对也不能说不对。就是人对一件事物的认知永远不可能达到100%的了解。
可以给自己画一个圆,然后再在里面找你每天生活需要的范围,那么只要了解自己所需要范围内的东西就可以了,这个范围以外圆圈之内的东西可以适当地了解,也许会对你有帮助。至于圆圈之外的事情,等到自己生活的“范围”扩大了,再去研究吧。现在去想的话实在太遥不可及,纯粹靠主观猜测就更加不好了,可能还会影响以后自己本该有的正确判断。——我说得是“缘分如何来,谁来掌控的问题”
道家有一句名言叫做“尽人事,听天命”,我觉得用来解释“缘分”是再好不过的了。做好自己该做的,尽最大努力,但最后还是要听天由命。但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最后肯定什么也得不到。追问

“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么” 谢谢您、

第3个回答  2013-03-19
你也说了,心外求法。
能说服你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凡事都是向内求。

缘分,说简单些就是三世因果。
说具体点,前世父母兄妹,在今生肯定缘就深一些。
前世亲戚朋友肯定就浅一些。
然而,纵观六道,有多少众生,曾经都是父母兄妹啊?
所以,那我们人道来说,与一切人都是有大缘分。
也曾听过“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人皆我母”这个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说,是不是大缘分呢?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大,也没有小之说。连这个世界都是假的。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放下,放下这些想法。精进修行。早证佛道。

阿弥陀佛追问

谢谢您。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第4个回答  2013-03-21
要是人和人在社会网中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这便是缘分的一种体现,如父子、夫妻、主仆之间,便会被认为比陌路人之间更有缘分,亦被简称为有缘。
相遇是缘,错过也是缘;认识是缘,陌生也是缘;朋友是缘,敌人也是缘;恩爱是缘,别离也是缘。
眷属是缘,夫妻也是缘;亲戚是缘,邻居也是缘;打骂是缘,和睦也是缘。
信佛是缘,念佛也是缘;在家是缘,出家也是缘;成佛是缘,成魔也是缘。
国泰民安是缘,天灾人祸也是缘;世界和平是缘,战争暴力也是缘;社会和谐是缘,秩序混乱也是缘。
善缘恶缘无缘不聚,逆缘顺缘有缘不散。正所谓有缘则聚,无缘则散啊!
缘来缘去,不必强求,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强摘的瓜不甜,不属于你的一定不会长久。追问

谢谢您。

单身是缘,从不抽烟是缘,爱看所有bl小说是缘,宁愿一辈子守寡,也要微笑地看着全世界的男滴去搞BL也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逆缘顺缘有缘不散。信佛是缘,念佛也是缘,趋向同性恋之爱不正常,多向往神圣的佛缘哦。

我们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因为念头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造成行为,行为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产生习惯,习惯以后就会根深蒂固以后就会变成性格,有了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