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圣王是谁?

是谁? </img>

司马圣王是张巡。

司马圣王是福建莆田民间广为奉祀的一位神明,司马圣王名字叫做张巡,是蒲州河东人,在唐玄宗年间,张巡考中了进士,并且先后担任了通事舍人、清河县令和真源县令。

安史之乱的时候,张巡在守雍丘起兵对抗叛军,到了757年,安庆绪派出军队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在没有粮草和外援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得叛军伤亡惨重。

后来因为粮草用尽,张巡被俘遇害,张巡遇害以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都督和邓国公,在848年的时候张巡的画像被挂进了凌烟阁,一直到清朝都被历代帝王所祭祀。

扩展资料:

唐安史之乱后,张巡虽死,却屡受嘉封,成圣成王,司马圣王的民间信仰在中原一带形成。北宋靖康之难,中原战乱,人口南迁,是历史上中原汉人最大的南迁大潮。

此次南迁大潮中,福建是中原汉人主要的聚集地。伴随地域上的人口流动,南迁汉人将对人神司马圣王的信仰带至闽东,并延续至今。

江西鄱阳县有奉祀张巡的张王庙一座,据《鄱阳县志》记载,张王庙可追溯至唐,颜真卿时任饶州刺史,对张巡刚毅血性敬重有加,将张巡事迹传颂给饶州人民。

建张王庙,以张巡为典范,教化百姓忠孝仁义。据此推论,莆田一带司马圣王信仰亦可能是福建地方官员造神教化的结果。

不论是何种形成原因,司马圣王信仰历经千年、延续至今,且在民间仍有着极强生命力,不得不令人惊叹。

张巡生前不过是小小的中原地方官,且年四十九即卒,谁人能料到在千余年后的东南地区,他仍在被人们传颂、崇祀着。

民间信仰中,由人入圣,再升神界,素是常态。不论是源于政治教化或自主意识,民众一旦对某个历史人物产生感恩与景仰之情,自然会将其归入列圣、放进神龛、摆上祭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圣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6
司马圣王指张巡。
司马圣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名为张巡,汉族,唐朝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至德二年( 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十三万精锐军南下攻打江淮屏障——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他和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杀伤敌军数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英勇就义。死后奉为司马圣王。莆田人称司马圣王为“司马爷”。
第2个回答  2013-04-05
司马圣王,也称司马圣侯。史载:张巡,邓州南阳人,唐玄宗开元进士。历清河、真源二县令,后迁睢阳太守。是时,唐帝国的版图很大,边境线很长,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唐政府在平卢、范阳、河东、朔方、河西、安西、北庭、陇右、剑南、岭南等地方设置十个节度使,全面掌管一个地区的军队、财政和行政。安禄山叛变,于至德二年从范阳起兵,带领兵士十五万人向长安进攻,攻占洛阳后,在洛阳自立为帝。唐玄宗匆忙向四川逃走。时任睢阳太守的张巡,起兵讨之,与雍丘太守许远合兵坚守这个军事与经济要地的睢阳。叛军至,张、许率领军民与之进行共大小四百余战,杀叛军约十二万人,阻止叛军侵扰江淮。后被围困数月未解,粮尽,掘鼠雀以食。城陷,张巡血战被执,骂贼遇害。张巡牺牲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守土功绩,尊称他为司马圣王(即统兵元帅之神),故有“忠勇称司马,英烈号圣王”的联句,并纷纷立庙以祀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