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一闰

如题所述

四年一闰。

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

普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

世纪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2000年是世纪闰年);

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扩展资料:

根据闰年算法,公元4年是闰年,且周期是4年,如果公元有0年,即为闰年。因为公元没有0年,那公元前1年就是是闰年。

1、非整百年:年数除以4余数为1是闰年,即公元前1、5、9……是闰年;

2、整百年:年数除以400余数为1是闰年,即公元前401、801……是闰年;

3、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年数除以3200余数为1则不是闰年且年数除以172800余1又为闰年,即公元前172801……是闰年,864001……年不是闰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1

四年一闰。

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

普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

世纪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2000年是世纪闰年);

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扩展资料:

闰年的产生原因: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

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每四年累计一天,故第四年于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四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因为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在公历中,闰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个月,而是在某一个月增加一天,以保证历法年与回归年相一致。例如《儒略历》和现行《公历》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过四年(现行公历有时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天。这年的二月就是闰月,而这一年也叫闰年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3-23
每隔四年是一个闰年
第4个回答  2013-03-23
每4年一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