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蔡南马”的马是谁呢?

北蔡是蔡元培,那么南马呢?他有什么功绩吗?
纵观历史,南方就一直处于被政府忽视的状态,北方的文化才被奉为正典,是不是也有这个因素?

  勇武校长马君武:“北蔡南马”与蔡元培齐名
  马君武(1881~1940)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若为民国知识分子的勇武好斗排个座次,马君武想必位于前列。其多次“当众斗殴”的记载,屡屡散见于各类野史稗抄里。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
  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
  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其时,有人开玩笑说,“马君武”对上“达尔文”,真是一副“绝世好联”。
  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升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
  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按照当时国内惯例,大学毕业生必须担任一定年限的助教,才能晋升为讲师。马君武却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但他似乎从未后悔。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有后人评说,这副对联,“早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这般”。(林天宏)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news.com.cn/edu/dxxy/news/2007/12-26/1115357.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0
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若为民国知识分子的勇武好斗排个座次,马君武想必位于前列。其多次“当众斗殴”的记载,屡屡散见于各类野史稗抄里。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

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

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其时,有人开玩笑说,“马君武”对上“达尔文”,真是一副“绝世好联”。

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升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

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按照当时国内惯例,大学毕业生必须担任一定年限的助教,才能晋升为讲师。马君武却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但他似乎从未后悔。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有后人评说,这副对联,“早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这般”。(林天宏)
第2个回答  2008-05-10
而同期与之并驾齐驱、享有“北蔡南马”称誉的另一位著名学者——马君武则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近代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憾事。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广西体用学堂,接受反割台杰出人士唐景崧让他攻读数学、英语的意见,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文化的教育,意识到“非精研西学,不足以致中国于富强”的道理。在他21岁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时,就开始翻译《法兰西革命史》、《代数学》。1903年他进入日本西京帝国大学学习应用化学,在此期间翻译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并代理《新民丛报》主编。1907年又转往德国,至1911年回国,在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冶金专业;1913年冬他再次前往德国,进入柏林农业大学攻读农业科学,后成为我国留德学生中获工学博士第一人。

马君武首先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深渊的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知识分子痛感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倡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并不懈进行宣传。16岁的马君武有机会聆听康有为的演讲,眼界大开,后积极致力于各种维新运动。改良派维新活动屡遭失败后,他开始逐渐认识到自上而下的改革及非暴力革命手段不能拯救中国,在求学过程中广泛地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革命派人士,使他最终和康梁分道而追随孙中山踏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5年,马君武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筹备工作,成为该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武昌起义后,他作为广西代表出席了临时政府会议,并参与起草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3年参加了“二次革命”,后又参加“护法运动”,官至孙中山临时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

经历了十年宦海沉浮和饱尝了各种艰辛之后,马君武毅然决定“再也不从事政治生活了”。1924年以后,他全心全意专注教育,把毕生精力“投身于祖国教育事业,强调利学建国,培养体脑并重的新—代,以期实现其科技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从此直到1940年去世,马君武将自己的民主思想、科技知识、行政管理经验都融会到所致力的教育事业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作为教育家的马君武与蔡元培并肩,一南一北活跃在改造封建中国的教育体制,极力推广欧洲教育、尤其是欧洲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的实践中。

1924年,马君武受聘担任上海大夏大学首任校长,以自己的博学带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吸引了大批如作家郭沫若、戏剧家田汉等著名学者前来任教;1925年,马君武应北京工业大学师生的五次请求出任该校校长。他多方设法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授,还积极筹集资金,充实机械、电机、纺织和化工四个系的实验室和实验工厂,使理论学习和科学实验能比较紧密地结合起来;1930年,应蔡元培之邀,马君武出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之职。莅任之后,整顿财务,革除积弊;贷款扩建学校,增加图书设备;另加聘教授,调整院系,使在校学生规模增至一千多人。

马君武担任的诸多大学校长之职,以在广西大学时间最长,建树最多,最能显示他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1927年,广西省主席黄绍闳提议创办广西大学,任命马君武为筹备委员会成员之一,并任校务主任。经过精心策划,广西大学选址在梧州三角嘴的蝴蝶山:“取其交通便利,本省学生皆可顺流而下,外籍的教授亦可朔江而直达”。1928年初,广西大学开始基建施工,历时半年。同年9月13日,广西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马君武被聘为第一任校长。广西大学首批招收农学院、理工学院及矿冶专科学生280人,为广西培养了第一批高层次人才。1929年,由于战乱,校务停顿。1931年,粤桂战争结束后,马君武应邀回广西大学重任校长之职。1936年,马君武被桂系军阀排挤而离职广西大学。1939年,省立广西大学经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改为国立广西大学,马君武不计前嫌,第三次出任校长直至1940年8月积劳成疾病故。
第3个回答  2008-05-10
蔡元培被国内绝大多数学者推举为典型代表。而同期与之并驾齐驱、享有“北蔡南马”称誉的另一位著名学者——马君武则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近代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憾事。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广西体用学堂,接受反割台杰出人士唐景崧让他攻读数学、英语的意见,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文化的教育,意识到“非精研西学,不足以致中国于富强”的道理。在他21岁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时,就开始翻译《法兰西革命史》、《代数学》。1903年他进入日本西京帝国大学学习应用化学,在此期间翻译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并代理《新民丛报》主编。1907年又转往德国,至1911年回国,在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冶金专业;1913年冬他再次前往德国,进入柏林农业大学攻读农业科学,后成为我国留德学生中获工学博士第一人。

马君武首先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深渊的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知识分子痛感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倡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并不懈进行宣传。16岁的马君武有机会聆听康有为的演讲,眼界大开,后积极致力于各种维新运动。改良派维新活动屡遭失败后,他开始逐渐认识到自上而下的改革及非暴力革命手段不能拯救中国,在求学过程中广泛地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革命派人士,使他最终和康梁分道而追随孙中山踏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5年,马君武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筹备工作,成为该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武昌起义后,他作为广西代表出席了临时政府会议,并参与起草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3年参加了“二次革命”,后又参加“护法运动”,官至孙中山临时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

经历了十年宦海沉浮和饱尝了各种艰辛之后,马君武毅然决定“再也不从事政治生活了”。1924年以后,他全心全意专注教育,把毕生精力“投身于祖国教育事业,强调利学建国,培养体脑并重的新—代,以期实现其科技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从此直到1940年去世,马君武将自己的民主思想、科技知识、行政管理经验都融会到所致力的教育事业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作为教育家的马君武与蔡元培并肩,一南一北活跃在改造封建中国的教育体制,极力推广欧洲教育、尤其是欧洲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的实践中。

1924年,马君武受聘担任上海大夏大学首任校长,以自己的博学带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吸引了大批如作家郭沫若、戏剧家田汉等著名学者前来任教;1925年,马君武应北京工业大学师生的五次请求出任该校校长。他多方设法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授,还积极筹集资金,充实机械、电机、纺织和化工四个系的实验室和实验工厂,使理论学习和科学实验能比较紧密地结合起来;1930年,应蔡元培之邀,马君武出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之职。莅任之后,整顿财务,革除积弊;贷款扩建学校,增加图书设备;另加聘教授,调整院系,使在校学生规模增至一千多人。

马君武担任的诸多大学校长之职,以在广西大学时间最长,建树最多,最能显示他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1927年,广西省主席黄绍闳提议创办广西大学,任命马君武为筹备委员会成员之一,并任校务主任。经过精心策划,广西大学选址在梧州三角嘴的蝴蝶山:“取其交通便利,本省学生皆可顺流而下,外籍的教授亦可朔江而直达”。1928年初,广西大学开始基建施工,历时半年。同年9月13日,广西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马君武被聘为第一任校长。广西大学首批招收农学院、理工学院及矿冶专科学生280人,为广西培养了第一批高层次人才。1929年,由于战乱,校务停顿。1931年,粤桂战争结束后,马君武应邀回广西大学重任校长之职。1936年,马君武被桂系军阀排挤而离职广西大学。1939年,省立广西大学经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改为国立广西大学,马君武不计前嫌,第三次出任校长直至1940年8月积劳成疾病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