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九:偏见

如题所述

(一)偏见的本质与作用
1. 偏见是一种先入为主且具有负面倾向的态度。
2. 刻板印象是对其他群体的过度简化和概括性看法,可能基于事实,也可能不是。
3. 歧视是基于偏见的负面行为。
4. 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包括个体的偏见态度、歧视行为,或压制性制度实践,不论其是否有偏见意图。
(二)偏见的社会根源
具有社会和经济优势的群体可能出于保护地位的目的,形成并维持偏见信念。
社会制度(如政府、学校、媒体)可能无意或有意识地通过公共政策或惯性行为支持偏见。
(三)偏见的动机根源
1. 人们的动机影响其偏见形成。挫折可能引发敌意,有时这种敌意会针对替罪羊或竞争性群体释放。
2. 内群体偏差:人们常偏袒自己的群体,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内群体偏差可能导致对群体的偏袒,即使群体的划分缺乏逻辑,如生日或随机分组。
自我形象受到威胁时,内群体偏爱会增强;归属感缺失也会产生类似效果。
(四)偏见的认知根源
刻板印象是简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可能导致偏见。
1. 对群体的分类可能夸大内部一致性和群体间差异性。例如,保守派在大选中获胜可能导致人们认为“人们变得更保守”;人们可能认为其他种族的人大致相同。
2. 独特个体,如唯一的少数族裔,可能使人们注意到通常忽视的差异。对独特性的关注使这些个体显得更加不同,例如,人们可能更关注某人的头发。
3. 两个独特事件,如少数族裔个体犯罪,可能导致人们建立虚假的相关性。例如,同性恋者可能被视为危险分子。
将行为归因于内在品质可能导致群体服务偏差:将外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归咎于其天生特点,而对其积极行为视而不见。
指责受害者基于一个假设:世界是公正的,人们得到他们应得的一切。因此,人们可能责怪穷人的贫穷是懒惰的惩罚,或责怪妇女被强奸是因为其行为轻佻。
(五)偏见的后果
刻板印象影响我们感知他人和解释事件的方式。一旦形成,刻板印象倾向于持久存在并难以改变。如果个体的表现与刻板印象不符,他们可能被视为特例。
刻板印象可能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创造现实。如果普遍认为某人学习差、不友好,这可能影响该人的行为。
刻板印象威胁是指担心被刻板化看待的自我验证忧虑,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机能下降,最终证实刻板印象。
在评价个体时,人们通常比评价群体更为积极。即使认为一个群体懒惰,当遇到群体中的友好个体时,人们可能会暂时忽略刻板印象。
(六)减少偏见的可能性
探讨我们是否能够减少偏见,以及可能的策略和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