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在哪里有具体的内容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①镗:击鼓的声音。②兵:刀枪等武器。③土国:国中挑填混 土的工作。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⑤平:和好。⑥爱: 语气助同,没有实义。⑦契阔:离散聚合 。⑧成说:预先约定的话。 ⑨于嗟:感叹词。阔:远离、⑩洵:远。
  【译文】

  战鼓敲得咚咚响, 奔腾跳跃练刀枪。
  国人挑土修漕城, 我独南行上沙场。
  跟随将军孙子钟, 联合陈国与宋国。
  不许我们回家乡, 忧愁痛苦满心伤。
  哪里是我栖身处? 哪里丢失我的马?
  让我哪里去寻找? 在那山坡树林下。
  生离死别好凄苦, 先前与你有誓言。
  紧紧拉着你的手, 与你偕老到白头。
  可叹远隔千万里, 想要生还难上难。
  可叹生死长别离, 山盟海誓成空谈。

  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相濡以沫”是成语。
  发音:xiāng rú yǐ mò
  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不离不弃”是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上刻的两句话中的一句。
  意思是永远在身边,永不分离,永不抛弃的意思。
  和贾宝玉的玉上面的两句话是配对的,表明了金玉良缘的相互关系。
  您可以参考《红楼梦》的有关章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06
七百多年前的金朝,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引发了后人对爱情的久远思索与苦苦寻觅。情是何物?让人如癫似狂为情神伤,让人飞蛾扑火义无反顾!杜鹃啼血猿哀鸣,斑竹一支泪千行,情究竟为何物?
  记得读过汉乐府民歌《上邪》,当时就被那质朴凝练而又惊心动魄的爱情宣言深深感动,坚贞不渝的誓言荡涤着灵魂,经年挥之不去,这当是爱情通过文字载体的最佳表现形式了。“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振振,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情,当是此物。苍天为证!我愿与君长相厮守,相亲相爱永世不分离。要把我们分开,除非高山被削平,江水枯竭,冬天起旱雷,夏天飘雪花,四季颠倒,天塌地陷,混沌不开,生命不再!
  情,当是执著。
  情,当是决绝。
  而《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卿与刘兰芝,一个委曲求全,一个逆来顺受,到头来落得个“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下场,魂魄依依,也只有到阴曹地府再续情缘的份儿!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倘若他们有汉乐府民歌中那个痴情女子的执著和决绝呢?爱,活鲜鲜地摆在面前,死,并不是最佳答案。
 一见钟情也好,日久生情也罢,任何一段感情的开始,都有它充分的理由。热恋的情愫往往搅得人心花怒放,血脉贲张。热恋中的男女仿佛猛然掉进爱河里的旱鸭子,澎湃的激情和着如潮般的甜蜜,一浪接一浪兜头打来,失措中呛了几口甜蜜,茫然中尽是陶醉,幸福的热气几乎令人窒息……一切仿若梦中,有的全是爱与被爱的感动!但爱情,不总是山呼海啸惊心动魄的。激情过后,梦醒时分,她当是涓涓细流,波澜不惊,韵味绵长。安详,平和,轻缓,闲适中透着不慌不忙的从容。
其实“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这一句简单的誓言才道出了爱的真谛。爱情很简单,不需要轰轰烈烈,生离死别,只需要牵着爱人的手,与他同甘共苦,一辈子生死相随。
  爱情,是风和日丽下相互依偎凝望,潮落潮起的稀疏平常;是凄风冷雨中相扶相持,笑赏腊梅残雪的自在洒脱;更是蹉跎岁月里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执著忠贞。她不在乎距离的远近,言语的亲昵,世俗的缛节,财富的多寡,微微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彼此已完成心灵的交融。
  天籁不喧,大爱无痕。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情,当是此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