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忠祥老师的17堂课和强化课有什么区别?看完强化课还有必要看17堂课吗?

如题所述

区别:

1、武忠祥的基础课+武忠祥强化课+武忠祥高数十七堂课。

2、汤家凤基础课+武忠祥基础课+武忠祥强化课+武十七堂课。

强化课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强化提升的,给你再梳理一遍,开始串着教你做题方法了。

但是各位同学千万不能“舍本逐末”,高数17堂课算是“锦上添花”的课程,千万不要将它当成“雪中送炭”。由于知乎和微博看到不少把希望寄托于高数17堂课的问题和评论,甚至有些同学开始“押宝”了,觉得看完高数17堂课,高数部分就是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看完强化课还有必要看17堂课。倒是前期跟了武强化的,并且已经差不多吃透的,那么从17讲里汲取的新知识会比较有限:譬如数列极限这种专题,讲课大纲基本没变过;但如微分综合、泰勒应用等这种与强化形成明显补充作用的,非常值得观看。



17堂课是考研各种常规题型的总结和汇总:

21年之前确实只有17堂课,截至到级数部分就结束了,但是21版来看,新增了物理专题和数一的专题。整个课程中会传授给你常规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当然也会包含部分压轴题,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刷题课程,只不过这个刷题课程分类和解题方法上优于其它课程,可以说很有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29

17堂课是专题训练,它省略了整章里的细节部分,并且提及的概念与性质比起强化课来说少很多,大部分专题都是直接上题型分类+题目训练,知识点穿插程度略高于强化班。

看完强化课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点,需要学习17堂课。





因此知识体系若没有建立牢固的,就别看17讲了,老老实实将强化补完将知识点嚼碎比什么都好。

比较有含金量的章节:

专题六:数列极限(被放在中值定理里了)——老实说,如果你之前看过武的强化,那么这个专题就不推荐你看了:因为两者的数列极限例题题型与解题手法的叠度实在太高了,全程几乎没什么创新点;但是,如果你从未跟过武的强化,那么这一专题非常适合你。

专题七:泰勒公式及其应用——强化班武的泰勒讲解就不太透彻,其实是放在十七讲这里展开了。

专题八:不等式证明——前半部分大概就是武强化班的内容,但后半部分比较高能,题型有拓展,思路也有延伸,难度整体有拔高。

专题十一:平面域的面积与旋转体的体积——题型覆盖率相比强化更广,专门拿来扫死角。

专题十二:微分方程综合题——这一专题非常值得观看,题目比起强化那五道例题来说深得多,综合性也更强。

真正的看课顺序:优先补薄弱,随后再补上面提到的精华板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10

武老师的高数17堂课主要是题型的讲解,
算是刷题课程,会讲解常规题型的入手点,
按照
课程体系讲,是先看完强化,在看17堂课。

专题六:数列极限(被放在中值定理里了)——老实说,如果你之前看过武的强化,那么这个专题就不推荐你看了:因为两者的数列极限例题题型与解题手法的叠度实在太高了,全程几乎没什么创新点;但是,如果你从未跟过武的强化,那么这一专题非常适合你。

专题七:泰勒公式及其应用——强化班武的泰勒讲解就不太透彻,其实是放在十七讲这里展开了。

专题八:不等式证明——前半部分大概就是武强化班的内容,但后半部分比较高能,题型有拓展,思路也有延伸,难度整体有拔高。

专题十一:平面域的面积与旋转体的体积——题型覆盖率相比强化更广,专门拿来扫死角。

专题十二:微分方程综合题——这一专题非常值得观看,题目比起强化那五道例题来说深得多,综合性也更强。

老师介绍:

武忠祥是属于老一代稳扎稳打型的老师,每一堂课都是考研数学的重难点,都是干货。

比如说极限这块,别的老师都是总结了十几种做题技巧, 但武忠祥老师总结了八九种出题概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记忆,同时让理解成为学习的最佳途径,记忆也不会混淆,也不会忘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