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明朝的历史

别从百科上抄,百科我刚看完......
就是明朝的简介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他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太祖即位后,立刻对以往的制度进行改革,自太祖后,明朝废去中书省和丞相,分政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于皇帝管辖。这种六部制成为此后明清两代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为了选拔官吏,明朝还扩大了科举的规模,明确规定以程朱理学的四书、五经为内容,以八股文为形式的明科举制度。此外,明朝还用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制订"大明律",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其后惠帝朱允文即位。此时,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燕王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成祖为了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五次亲征,先后打败鞑靼、瓦剌两部蒙古骑兵,并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至北京,以此加强对北方诸族的控制。
明朝自成祖之后,历仁宗、宣宗至英宗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公元1449年,瓦剌部进军南犯,英宗与宦官王振领兵五十万出击,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军所袭,明军全军覆没,英宗也被俘。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瓦剌军很快就兵临北京城下,这次事件史称"土木之变"。此时在北京留守的兵部侍郎于谦果断的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景泰帝),组织全城军民准备与敌决战。经过艰苦的战斗,明军终于打败瓦剌军。使其不得不放英宗回朝,并与明朝议和。英宗回国后,于1457年趁景泰帝病危,在宦官的帮助下夺回了政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朝天子"。在英宗复位之后,立即逮捕于谦,而助其夺权的宦官都被授以爵位。这样一来,使此后历代的皇帝身边宠信的宦官的权利大大超出朝臣的权利,明朝的统治几乎落在他们手中。其中以武宗时的刘谨及熹宗时的魏忠贤最为甚之。
处于明朝中后期的明神宗万历皇帝为了改变当时混乱的政局,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任命张居正为首辅来进行整顿。张居正是当时明朝最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于经济、政治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农业的发展,万历六年,张居正不顾大士绅的反对,丈量全国土地,增加了财政税收。此后,他又兴修黄河水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生产逐步稳定下来。此外,张居正还撤裁了冗余的官员,在山海关至居庸关之间建敌台三千余座,加强了北方的防务。自张居正改革之后,经济有了大的起色,政治也相对稳定下来,明朝进入了自英宗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自神宗之后,明朝逐渐走向衰落。公元1628年,明朝的最后一帝思宗崇祯帝即位。此时的明朝已是内乱纷纷了。崇祯十三年,由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军队分别在四川、河南击败明军,此后他们规模不断扩大,公元166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至此宣告灭亡。
由于明朝在统治上相对比较稳定,故而明朝社会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到明朝中期,不论是在生产工具上,还是在产量上,农业的发展都已远远超过前代,而农业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明朝的青花瓷器、宣德炉等手工业产品已成为今天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另外,明朝的科学文化发展更是迅速,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三本就是出于明朝,而作为科学著作出现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天工开物》以及《徐霞客游记》等著作成为今日我们研究和借鉴古代技术的珍贵的文献资料。在永乐年间,我国著名的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曾率远洋船队六次出使,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加强了明王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统治期间,民族矛盾激化,农业生产遭到游牧的破坏。
  天下大乱,各路义军反抗元政权。农民军中,朱元璋逐渐取得领导地位。
  1368年,灭亡元朝。定都北京,改国号为明。   明朝帝王次序为: 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火文:二字合为一字,左右结构。念:wen)、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二次继位)、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cong)、穆宗朱载(hou)、神宗朱翊、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1
南宋灭亡五十余年后,元朝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独霸一方,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为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北伐,攻占大都(北京),蒙元统治者首领北逃,结束了在中原98年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统治中。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明朝北进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锡兰,羁縻马来诸岛族。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个接一个,一派盛世景象。  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万邦来朝”。1442年后,宦官王振开始擅权,1449年发生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的弟弟景泰帝果断任用于谦击败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又经历景泰、天顺两朝的经营恢复,国力有所回升,到明朝中叶孝宗时期再次大治,此时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对外复立哈密等卫,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 明朝疆域(宣德时期)  正德朝出现中衰,至嘉靖初期时重新推行新政,政治及国力一度有所恢复,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社会各种矛盾萌发,倭寇闹事,鞑靼常犯边境,国力再次出现中衰。至隆庆年间徐阶,高拱等人推行新政,罢海禁,册封鞑靼俺答汗等人,史称隆庆新政。到万历朝,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政之下实行改革,再度中兴。此时海内清平,又先后平定甘肃,贵州叛乱,并援救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史称万历中兴。万历年间,经济繁荣,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阶级疯狂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万历末年,关外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起兵,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魏忠贤宦官集团的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当时连年灾荒,明廷因财政破产,无力镇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崇祯十六年(1643年),京城闹“黑死病”,大批官民染病死去,次年春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克北京,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时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在全国统治性的政权结束。同年吴三桂引领清军入关。  在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几个政权,史称南明。1662年,吴三桂将南明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台湾郑氏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1683年清朝派汉人降将施琅进攻台湾,郑克塽投降,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明朝残余势力覆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2-24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当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明朝前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富强的国家。在前代的基础上,明朝社会经济获得极大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扩大,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工艺精湛,商业繁荣,市场活跃,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另中外交往十分频繁,最著名的有郑和七次下西洋,而明中叶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从此开始西学东渐,中西科学技术合流,中国人开始进一步了解世界。明朝封建文化极为繁盛,思想、文学艺术特别是小说成就辉煌,另明代的《永乐大典》是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等科学方面明朝时也有极高成就。明朝的疆域不及元朝,但极盛时,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女真、西南管辖西藏、南方建立了交郡。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卫所制度和土司、土官制度,促进了中华多民族的统一和发展。 明代共历太祖、建文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中经十六帝,明亡后的南明则历弘光帝、永历帝、隆武帝三帝。至1645年(弘光元年)灭亡,历277年。明朝实行两京制度,初以应天为南京(今江苏南京市),后定都北京。
第3个回答  2013-02-28
明朝由朱元璋带领一帮淮西的老弟兄们所创,这点颇似刘邦带领丰沛两地的弟兄们打天下一样(最近楚汉传奇有播),朱元璋的出身在开国皇帝中基本上可以说是最低位最贫苦,因此被称为“得国最正”,就是说天下得来的最不容易,因此也最让人服气。有一点可以说明,明朝的太监虽说有几个兴风作浪的,但是都非常惧怕皇帝,例如刘瑾、魏忠贤,皇帝宠幸时还好,皇帝一旦不宠信他们,他们只有立马完蛋,不想唐朝和东汉的皇帝,很多都有太监废立,这点我觉得是朱元璋的余威以及明朝的内阁制所致。朱元璋的大儿子早死,四子朱棣颇类父亲,因此不服侄子朱允炆,发动靖难之役,把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做了皇帝,被后世称为明成祖。再往后的皇帝直到嘉靖,才有得一说,嘉靖本为藩王之后,运气好,得即大统。但是性格有些极端,比较不正常,引得周围宫女的极度仇恨,宫女差点就杀掉嘉靖,想想在古代,这需要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出的行为啊。最往后,直到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算是比较让人惋惜的,虽治国勤奋,然而大势已去。明朝末年,赶上天灾,官员个人贪腐而国家财政崩溃导致人祸,再加上后金在东北兴起,内外交困,终至灭亡。以上就是我对明朝的大致印象吧,说实话,我是挺崇拜早期的朱元璋的,滥杀功臣的朱元璋可能有自己的考虑和难处,但是现在的我不太喜欢后期的朱元璋。
第4个回答  2013-03-07
明朝就是从14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1644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已有20年了。

从14世纪的40年代起到17世纪的60年代止的大约300年间,精确地说是从1368年到1644年的277年间为明朝正式统治时期,它是1126年自从北宋陷入女真人之手以后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这段中华帝国后期史唯一由汉人统治中国本土的一个王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