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通缉令能抓到人吗?古人有怎样的智慧呢?

如题所述

很多人在武侠剧中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比如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元朝朝廷在元大都的城墙上贴着明教教主张无忌以及光明左使杨逍等人的画像,但是,即便是张无忌和杨逍等人就在路边,也没人发现身边的人正是通缉令上的人。

当然,影视剧、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不足为信,那么,在真实历史上,“通缉令”是否可以有效帮助官府抓到犯人?


逃犯的黄金时代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逃犯来说,黄金时代只有一个时代,那就是王朝后期的乱世。因为在乱世,朝廷对地方的统治陷入瘫痪状态,对于一般的逃犯,往往懒得理会,因此,这让逃犯得以逍遥法外,有了理论上的存在空间。

当然小编说理论上的存在空间,是因为在乱世,兵匪一家,任何寻常百姓想要独善其身,都是很难的事情,逃犯即便是逃了,其结局,也多半是死于乱军或者盗匪之手,想独善其身,只能说很难。


本文重点要探讨的话题是:在古代太平岁月里,一个逃犯想要逃亡有多难?

通缉令的要点

在古代通缉令上,往往标注着一个人的姓名、罪行以及官府的悬赏数目,此外还配着一张画像。不过,在摄像技术成熟的当下,大多数人的证件照和其本人尚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而古代通缉令上,负责画画像的画工,往往根据知情人口述,而后胡乱画一张画像,用来应付差事。


不过,画工这样做,丝毫不影响逃犯被缉拿归案,因为:通缉令的主要作用,不在于画像是否精确,而是在于官府的态度:即官府表示,这个人犯罪了,并且在逃,只要能协助官府抓住此人,重重有赏。

事实上纵观人类历史,通缉令都有表明态度的含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官府意志的反应。

因此,通缉令的要点在于官府的态度。

逃犯:我太难了

作为一个逃犯,想成功逃亡的难度系数有多大?这一切,单从商鞅的遭遇可以看出端倪。


其实从中国思想史角度来说,商鞅是一个可以和孔子比肩的人物。因为孔子给后世所提供的,不过是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而商鞅则是为后世提供了一种制度模式、治国之道。从思想角度上来说,古代华夏是一个二元制帝国:孔子和商鞅的思想联合掌权的帝国。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官方意识形态需要鼓吹孔子的思想,但是实际治国却要使用商鞅的模式——因为实际治国如果使用孔子的思想,王莽就是例子。


商鞅的思想虽然在华夏主政两千多年,但是,商鞅自己的人生却活成了一个笑话:作为秦政的总设计师、奠基者,商鞅也领教了秦政的厉害:秦孝公在世的,商鞅有秦孝公支持,在秦国一手遮天,不过,秦孝公死后,商鞅自知自己不能在秦国立足,于是准备逃离秦国,哪料到,商鞅因为没有官府出具的凭据,而不被客店收留,最终,商鞅没能逃出秦国境内,便被秦惠文王抓回,而后处死。


秦惠文王的通缉令,未必传达到秦的边境,但是,商鞅还是被抓了。可想而知,如果有了通缉令的助攻,会是何等情况。

商鞅在世的时候,天下四分五裂,商鞅逃亡可以寄希望于逃亡他国,而秦始皇时代以后,大多数王朝都处于大一统的状态,这让逃犯即便是存在可以伪造凭据的情况,暂时躲过官府的抓捕,但也只是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被抓,是早晚的事儿。

并且,古代社会的特殊属性,也导致逃犯寸步难行。

逃犯落网情况

在我国古代,所谓农民起义,其本质更是流民暴动。而流民的本质,即失去土地,人在他乡的群体。个别的流民未必会动摇朝廷的根基,但一旦流民形成规模,对朝廷的统治无疑是致命的。比如西晋后期,流民在蜀地暴动,建立了成汉朝廷,拉开了西晋覆灭的序幕。


因此古代皇帝会不余遗力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这导致一个农户家庭祖上八代甚至更久生活在一个村庄里。

而这就导致了古代乡民对外部世界的好奇。

因此,假设某人犯了官府的王法,被官府通缉以后,会产生如下的情况:

首先,通缉令的消息从县城开始传输,传播到十里八村,一时间,通缉犯的情况会成为十里八村探讨的话题。

而在这种氛围下,倘若在通缉令发布初期,村里突然来了个陌生人,乡民对陌生人的好奇心会驱使乡民对陌生人进行盘问:客从何处来?

并且,在古代,一个农户一年辛勤劳动,其余下来的财富,不过刚够用度,有时候收成不好还要欠地主很多钱财,而通缉逃犯的悬赏金额,对于农户来说,往往是一笔巨款,因此,古代农民如果能有机会拿到通缉犯的线索,不亚于当代了中了巨款。


因此,通缉令下达初期,村里如果突然来了过路的陌生人,村里人往往会在好奇心和利益的双重驱使下,前去盘问陌生人,倘若陌生人没问题,乡民不会损失什么,但如果陌生人真有问题,乡民可谓收获颇丰。

并且,即便是逃犯有本事瞒过乡民,但是,通缉令的存在,意味着逃犯在本地是万万无法生存的,而逃犯离开本地,还不如乖乖回去坐牢。


因为逃犯在外地,同样面临没有身份凭证的问题,并且,古代就业自由不比当下,逃犯离开家乡以后,在别的地区又能做什么?并且,在古代,普通话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方言的隔阂,也会让逃犯的逃亡之旅宛如登天一样麻烦。

因此,古代通缉令只要一发,逃犯不论能否成功出逃,最终大多都是下场凄惨的,相比之下,自首反倒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说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往哪里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6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罪犯如果犯了什么罪行也不能立马就逃出本地,即使逃走了,在短时间内也不会逃很远,并且官府接到命令会立马封锁城门等一些必经之地。而且在古代,人口是比较少的,并且有许多人世代都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像是在一个村子里面,大家长期都居住在这里,都比较熟悉,只要有陌生人肯定就能认出来。
而且在古代,各个城市间并不像现在这样可以来去自如的,想要从这里通过,是必须当地衙门开具一封信或者通关文件之类的,并加盖公章才行。而且每个人都是有户籍证明的,相当于是身份证,如果官兵进行搜查,这个就作为识别身份的工具,没有的话当然就会怀疑他的身份。所以罪犯想要逃出城并没有那么容易,官兵抓捕犯人也就是瓮中捉鳖。
第2个回答  2020-11-26
当然能抓到人。古人非常厉害,这一点从国内出土的文物上就能看出一二,还有古人对待瘟疫采取隔离的手段,直到今天都还在用。
第3个回答  2020-11-25
能够抓到人,其实古代的通缉令的画像还是非常准确的。而且在当时有完善的户籍制度,一旦有外来人的话,很快就会被发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