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否存在界线呢?

如题所述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不存在界限。

一个人从出生之后一直到走完人生最后一步路,都在每时每刻教育或被教育着。所以说教育是人生最忠实的伴侣,如同周边的空气。

只不过教育从O到二十五岁左右,是人们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是身体成长,知识储备与各种能力形成的关健时期;同时也基本上奠定自己今后人生的高度与发展方向。

青少年这个时期是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主导的。社会教育并不或缺。

一个幼儿从出生之后的牙牙学语到3岁,这时的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也是幼儿在家长的呵护陪伴下,开始接触人生,了解社会,同时不得不面对今后人生而掌握许多基本技能。如简单交流,学会行走,独立吃穿等等。

当然,这个时候,家长若掌握了科学细统的育儿知识,这对孩子的早期开发会大有裨益的。

因为人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甚至博士后毕业,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为辅但不可或缺。

特别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生命旺盛期与叛逆期,单纯地依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必须配之以家庭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辉映。

一些在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大都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与学校教育相背而行,没有形成合力而导致的。

试想,一个把孩子当上帝一样宠爱着,娇惯着,有求必应,必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任性,轻狂,无礼貌,容不得他人说教的,自私的孩子。放在学校里,肯定也是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

学生一旦走出校门,社会教育的强大功能才会发挥得淋漓尽至。

在学校里再狂再野再娇惯任性的问题学生在社会强大功能的改造下,要么改变自已,以适应社会;要么被社会强行改造。

因为娇惯任性只适合于家人,而不适合于社会。在社会强大的改造功能下,任何娇惯任性蛮横都会让他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当然对于每一个脱离了父母家人庇护,走出学校的人来说,必须加倍努力,来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一旦不努力去适应,时时刻刻就会被淘汱出局。

比如文明意识,合作意识,职业需求等。

比如职业发展,走上社会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该如何适应职业发展,把学校所学知识转化成一种能力,并必须进一步努力探索,以便让自己的职业向更高更好的目标发展。

所以说对教育提出要终身教育,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

既使是名校学生毕业后就职某个岗位,所学知识与岗位要求也有较大出入的,也需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来适应职业需求,提高各种素养,不断地接受各种教育,才能获得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耍把终身教育进行到底。

活到老,学到老是对社会教育的最好诠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8
现在确实存在着这个问题,现在许多家庭的教育已经越界了,而学校教育反而在逐步的减少,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学校的生活,影响到了家庭的生活。
第2个回答  2021-07-28
是的,我认为这三种教育是存在界线的。在不同时期,每种教育有着不一样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3个回答  2021-07-28
当然存在界线,因为每一个教育都是不一样的方式,虽然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存在的方式是不同的。
第4个回答  2021-12-04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知识教育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健康与成长,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知识,社会教育则注重对人格的塑造。他们之间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可以说相互影响,相互交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