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是几本大学?是一本吗

如题所述

江西理工大学是一本吗?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同学们可以根据学校录取批次来看。那么高职招生招生网整理了江西理工大学是几本的信息,方便学生和家长参考:
通过近年江西理工大学在各地录取批次得知:江西理工大学在各地都是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所以江西理工大学是一本大学。
具体,请参照该校在你所在省份的招生批次,如下:
江西理工大学各省市录取批次
河南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33 82265 509 河南 理科 其他单列 2022 本科一批 514 111579 509 云南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29 33142 515 新疆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424 - 400 四川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19 78915 515 陕西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460 53984 449 安徽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24 61415 491 贵州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476 35931 451 江西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15 47353 509 江西 理科 苏区专项计划 2022 本科一批 514 48469 509 江西 理科 地方专项计划 2022 本科一批 512 50025 509 江西 理科 南昌校区 2022 本科一批 512 49676 509 江西 理科 中外合作办学 2022 本科一批 509 53252 509 江西 理科 创新实验班 2022 本科一批 509 53252 509 宁夏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423 11779 412 广西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489 39061 475 黑龙江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A段 448 31228 429 山西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B段 499 35321 498 甘肃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I段 452 29491 442 河南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38 17210 527 云南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92 7384 575 新疆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460 - 443 四川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44 16044 538 陕西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489 13354 484 安徽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38 13052 523 贵州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57 8037 549 江西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33 12879 529 江西 文科 南昌校区 2022 本科一批 532 13101 529 宁夏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489 3168 487 广西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54 6438 532 黑龙江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A段 483 5526 463 山西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B段 522 5952 517 甘肃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I段 492 6359 485 江西理工大学办学层次:
是否是985 否 是否是211 否 是否是双一流 否 主管单位 江西省 创建时间 1958年 博士点数量 一级:2,二级:0 硕士点数量 一级:22,二级:0 学校类型 理工类 所在城市 赣州市 办学层次 普通本科 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人、博士教师630余人),其中,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双聘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创业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A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0余人;省“双千计划”、“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共300余人;正副教授75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硕士生导师7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左铁镛、古德生、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赖远明、王运敏、杨春和等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3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学校拥有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培育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37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构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稀土、铜、钨、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等新兴学科也日渐享誉国内。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0多项,科研总经费10亿多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23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中国中钢、上海宝钢、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西部矿业等一百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