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mut(猛犸)跟arcteryx (始祖鸟)比,哪个更给力?求专家来解答

还有,背包多少容量比较合适?去西藏之类的地方玩,需要背多大的背包?

  猛犸象始于1862年瑞士,Kaspar Tanner在作坊里开创了Mammut运动集团的雏形。当时,他所生产的绳索主要用于农业耕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合成纤维制成的绳索首次用于登山、帆船和其他运动。如今登山绳索、快挂、保险带等仍然是猛犸象很重要的产品线。现在,Mammut正在为创办150周年进行150 Tours的Peak Project,大家可以移步到官网查看:

  首先每个牌子都会有他最主打的产品,厂家也会把最优秀的技术和设计应用在其中,所以我们不必迷恋一个牌子的所有产品,而是采各家之长,拼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装备。
硬壳与软壳:当年Columbia,The North Face,JackWolfskin这样的牌子刚打入国内的饿时候,我们最早听到的是“冲锋衣”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国外是没有这个说法的,外穿的都叫Jacket。比较公认的分类就是Softshell和Hardshell,即软壳和硬壳。关于硬壳和软壳的分界和功能,在8264上已经不知道爆发过多少次争论也没个结果,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使用和试穿来简单分析。
  首先硬壳的最根本技术就是GORE-Tex,其存在的意义就是抵御极端环境,关键词就是防水、防风、耐磨,除了鸟家很少的几款实际上应该称之为滑雪服的硬壳,如Sabra,之外,绝大多数硬壳是不具备保暖能力的。
  而软壳是在环境不甚极端的条件下,让你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受身上衣服的桎梏,关键词是透气、弹力、保暖,当然保暖只是一定程度上。一些具备Windstopper能力的软壳已经使得防风不再是硬壳的专利。
  现在实际上硬壳和软壳的界限正在模糊,就像硬壳的卖点在说自己有多么多么透气,软壳的卖点在自己多么多么防水,多么多么耐磨。但不管怎样,短时间内还是不可能出现一个具备两者所有优点的衣服出现,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的按照外层、中间层、内层来规划自己身上的装备。
  说到选择,还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如果是徒步或者爬山,一件优秀的硬壳是必不可少,但同时他又不太适合城市穿着,首先是硬、噪声大,如果在教室或者办公室里,一件鸟的SV摩擦的噪声估计多数人都无法接受。所以日常穿着,像鸟家的gamma mx或者象家的Eiswand这样的平衡的软壳就已经足够,或者就是所谓的“三合一”冲锋衣。

  Mammut购买意见:
  M和A家有一些衣服试了之后跟自己想的还是不太一样,比如M家的主打硬壳Nordwand Pro,价格和宣传都是媲美A家Alpha SV了,但实际穿起来感觉还是有差距,首先很薄,耐磨堪忧,另外胶印的装饰太多不知道时间久了会不会脱落,更喜欢A家除了刺绣的logo之外再无装饰的风格。M家最值得买的还是软壳和登山用具。
  另外M家是欧洲牌子,码数小,我A家穿s码都有点大,M家穿m码足够。

  Arcteryx购买意见:
  A家从内层到外层产品线之全真是令人发指,其产品命名规则一般是三段,比如 Beta AR Jacket,Beta就是代号,当然也有长短等信息,第二段是环境,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再跟一个Hoody之类的,最后就是类型。需要考虑的一般是环境,因为同一型号可能存在 Beta AR,Beta SL,Beta LT。一般硬壳来说,AR是一个比较均衡的选择,登山、城市两不误,SV就应付一切恶略环境用的了,城市穿就会有问题,不舒服、噪声大。如果是硬壳裤的话,AR开始就已经是外侧开口,裤脚内侧带耐磨片的了,而且宽松异常,已经不适合城市穿着,甚至我感觉在雪线以下都用不到了。软壳的话会存在AR、MX、Guide三个选择,AR比较不同,MX增加保暖、耐磨、DWR,Guide减少保暖,稍微增加耐磨。

  Arcteryx分级指南:给要买鸟的同志们个参考,好对自己的需求有个概念
  SVX - 新出了这个分级,官方说法是for the harshest conditions,想必就是SV的升级版
  SV -Severe Use 向导级别 (现在有的新品出现了Guide这个级别,如Gamma Guide Pant)
  AR - All-Round Use 多用途
  LT - Light 轻量
  SL - Super Light 超轻量
  MX - Mixed Use 混合用途
  Hoody - 带帽设计
  VEST - 无袖坎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19
你要是不徒步逛景点的话 买个nike啥的足够了。。。
自己去实体店试 哪个舒服 不是说牌子贵牌子好 你背着就一定舒服 不同的背负系统应对不同的人 和你自己的体重 脊椎 背部肌肉等等都有关联 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舒服不 始祖鸟做的最好的是冲锋衣 其次才是背包!别听风就是雨 我就买过始祖鸟的axios结果自己背着一点不舒服 背包容量一部分与你自己有关 如果很能吃 或者消耗能量特别大的 或者自身体重比较大 应该背大一点的
30L以下貌似都属于1日包 如果你是团队的领队就需要大的 装公用装备等等 冬天的话成年男人最少也要30L的 包里装衣服吃的水等等差不多就满了 不要局限于这两个牌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13
  首先每个牌子都会有他最主打的产品,厂家也会把最优秀的技术和设计应用在其中,所以我们不必迷恋一个牌子的所有产品,而是采各家之长,拼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装备。
  Mammut(猛犸):配备轻便的原则。除了登山运动或室内攀爬外,即使是攀岩活动,配备亦必须走向轻便、舒适和时髦的方向,而Mammut登山系列产品正符合以上各种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Mammut不论在功能发挥及制造原料上都能够真正成为世界领导品牌的主要原因。
  arcteryx(始祖鸟):始祖鸟(Arc'Teryx)是加拿大的顶级户外品牌,也是公认的顶级奢侈品,有着对新工艺和新技术近乎疯狂的追求。
第3个回答  2013-02-18
当然始祖鸟。超一流品牌,超一流做工,超一流价格。不缺钱就始祖鸟。
容量取决于你怎么玩,玩多久。
不露营的话2-3天40L就可以了。
常出去玩一个包是肯定不够。
第4个回答  2015-11-05
  Mammut购买意见:
  M和A家有一些衣服试了之后跟自己想的还是不太一样,比如M家的主打硬壳Nordwand Pro,价格和宣传都是媲美A家Alpha SV了,但实际穿起来感觉还是有差距,首先很薄,耐磨堪忧,另外胶印的装饰太多不知道时间久了会不会脱落,更喜欢A家除了刺绣的logo之外再无装饰的风格。M家最值得买的还是软壳和登山用具。
  另外M家是欧洲牌子,码数小,A家穿s码都有点大,M家穿m码足够。
  Arcteryx购买意见:
  A家从内层到外层产品线之全真是令人发指,其产品命名规则一般是三段,比如 Beta AR Jacket,Beta就是代号,当然也有长短等信息,第二段是环境,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再跟一个Hoody之类的,最后就是类型。需要考虑的一般是环境,因为同一型号可能存在 Beta AR,Beta SL,Beta LT。一般硬壳来说,AR是一个比较均衡的选择,登山、城市两不误,SV就应付一切恶略环境用的了,城市穿就会有问题,不舒服、噪声大。如果是硬壳裤的话,AR开始就已经是外侧开口,裤脚内侧带耐磨片的了,而且宽松异常,已经不适合城市穿着,甚至我感觉在雪线以下都用不到了。软壳的话会存在AR、MX、Guide三个选择,AR比较不同,MX增加保暖、耐磨、DWR,Guide减少保暖,稍微增加耐磨。
  Arcteryx分级指南:
  给要买鸟的同志们个参考,好对自己的需求有个概念
  SVX - 新出了这个分级,官方说法是for the harshest conditions,想必就是SV的升级版
  SV -Severe Use 向导级别 (现在有的新品出现了Guide这个级别,如Gamma Guide Pant)
  AR - All-Round Use 多用途
  LT - Light 轻量
  SL - Super Light 超轻量
  MX - Mixed Use 混合用途
  Hoody - 带帽设计
  VEST - 无袖坎肩
  还有一些BIB,LONG,SHORT之类的基本在国内也都没不到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