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除虫菊脂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拟除虫菊脂是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是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衍生的合成酯类。天然除虫菊酯是古老的植物性杀虫剂,是除虫菊花的有效成分,其化学结构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研究确定,此后,开始了类似物质的合成研究。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 10~100倍。拟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拟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其缺点主要是对鱼毒性高,对某些益虫也有伤害,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01
  拟除虫菊酯

  synthetic pyrethroids

  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是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衍生的合成酯类。天然除虫菊酯是古老的植物性杀虫剂,是除虫菊花的有效成分,其化学结构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研究确定,此后,开始了类似物质的合成研究。1949年,美国的M.S.谢克特等合成了第一个商品化的类似物丙烯菊酯。在50~60年代,又有一些类似化合物陆续研制成功,通称为合成拟除虫菊酯。这些早期品种与天然除虫菊酯一样,在光照下易分解失效,仅适用于室内条件下防治害虫。许多科学家为此进行了长期研究,以弄清分子结构中易被光分解的不稳定部位,其中包括英国化学家M.埃利奥特领导的小组。70年代初,他们在结构改变中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合成了第一个适用于农林害虫防治的光稳定性品种氯菊酯。此后不断出现许多光稳定性品种,被称为第二代拟除虫菊酯,其中还包括了不含三元环的氰戊菊酯。80年代以来,结构改变的研究仍在深入,并有了新的进展。例如结构中引入氟原子的品种兼具杀螨效能,又如把酯键改为醚键后,可大大降低对鱼的毒性等。

  特点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 10~100倍。拟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拟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其缺点主要是对鱼毒性高,对某些益虫也有伤害,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品种 拟除虫菊酯分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合成的有光不稳定和光稳定的(见表)。它们的化学结构较复杂,有旋光异构体或顺反式立体异构体,生产工艺的反应步骤较多,对原料质量和操作控制要求严格,是典型的精细有机合成。自70年代以来生产迅速发展,到80年代全世界的年产量已达数千吨,1984年销售额为9亿美元,成为杀虫剂中一个重要的大类产品。中国在80年代已研制投产数个拟除虫菊酯品种,开始在农业和卫生上应用。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75108.html?wtp=tt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5-01
是“拟除虫菊酯”酯写错了~
拟除虫菊脂酯杀虫剂最初是对天然植物中除虫菊素的杀虫作用及化学结构进行研究,然后开始人工模拟合成的一类杀虫剂,是近50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高效、安全、新型杀虫剂,其化学杀虫特性主要有如下几下面。

(1)高效、广谱。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昆虫的毒力比其他常用杀虫剂高1-2个数量级,且速效性好,具有驱避、击倒力快的特点。此类杀虫剂对农林、园艺、仓库、畜牧、卫生等方面的大多数害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螨类效果差。

(2)毒性低。此类杀虫剂对人,畜毒性一般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毒性低,同时同于其用量少,使用比较安全。但个别品种毒性也较高,特别是一些品种对呼吸道及眼睛有刺激作用,使用时仍须注意安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鸟类也较完全,对蜜蜂有忌避作用,尤其对家蚕及天敌昆虫毒性较大,多数品种对鱼、虾、蟹、贝等水生生物毒性高,故不能在家蚕养殖及其周围地区、水稻田、河流池塘及其周围地区使用此类杀虫剂。

(3)大多数品种只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和熏蒸作用,故使用时要求喷药要均匀周到。

(4)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多年实际应用表明此类杀虫剂比较容易生产抗性,如连续不断地在职同一地区使用,其抗性会发展很快,不同品种间也较易产生交互抗性,即害虫对某一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产生抗性,也可对其他同类产品表现抗药性。

(5)残留较低,对食品及环境污染较小。由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是模拟天然物质合成的,在自然界是易分解,同时因其用量少,且无内吸及渗透作用,在农产品中残留较低,故对食品及环境污染轻。

(6)多数品种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使用时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速度啊,给个最佳不韪过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