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修行! 六识是烦恼的根源,烦恼是因为我们看见听见闻吃身体感受后去分辩事物事情好与坏,善与恶,

关于佛教修行!
六识是烦恼的根源,烦恼是因为我们看见听见闻吃身体感受后去分辩事物事情好与坏,善与恶,食物气味,好吃难吃!所以产生烦恼!如果以后真的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后存在下来的该是个什么状态,思维上不去,总觉得这些不在身上后我又评介什么来行事,这是不是要发大愿的原因?
请看得懂的人回答!

阿弥陀佛!师兄,看破当下就是无生!并没有另一个无生的存在。若离开此生灭而寻找一个不生不灭,永远不会找到!若悟,当下即是;若不悟,遍寻不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知道水性能生无量的妙用,可以聚成大海,起大波浪,起小波浪。也可以化为冰晶、霜雪、雨露、蒸汽等等。若悟,则安住水性本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随一切因缘,起无量妙用,化波浪,化霜雪,化雨露,化蒸汽,任用无碍;若不悟,不知水性本体,以为波波是我,浪大则生我慢贡高,浪小则有自卑苦恼;为雨露,则忧其无所归;为霜雪,则叹其冷漠清傲;为蒸汽,即烦恼不被人注意;烦恼是无穷无尽的,生死也不断相续。若悟得水性本体,当下安住水性本体,当下即是大自在,远离一切烦恼痛苦生死轮转之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17
想不出来就不要想了,也许会出错。佛法说要破除我执。凡夫无论怎么思考,都很难逃出执着,这根本不是佛菩萨的境界。
佛法常常是在破除人的错误观念,但是人总是喜欢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正确”的观念,其实这未必是正确的。
《中论》上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按理来说,这已经把“生”破完了,可是人们还是要在脑子里面建立一个“无生”的概念。须知无生是观待生而说的,没有生,自然也不用提无生了。可人并不能很快达到这种境界。所以要修行,光靠想和说是没办法真正领悟的。
发世俗菩提心就是基础,是凡夫能抓得住的。依靠菩提心慢慢就能证悟。

以上是末学分别心揣测的,定然有不当之处。还是多看一些高僧大德的开示,听闻讲解比较稳妥。追问

对不起,我书看得太少,不懂你说的意思,什么是生破完了还建立无生,我知道我很多足揣测的知识不牢靠,我只是想知道得多点,我知道你可以帮我

追答

不好意思,我自己也知道的很肤浅。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中论》的讲解,很多大德都讲过,比如索达吉堪布,智悲佛网上有讲记下载。这个偈颂大约在最开始就讲到了。
其实我的本意是:当你学习了佛法,便按佛陀所传授的这些方法去如理思维,不要节外生枝。比如:你通过观察可以明白诸行无常的道理,也可以明白诸法无我的道理,这样就可以了。至于佛菩萨证得无我之后的境界,不要自己去揣测,要继续学习、修证佛法。你现在思考不出来就对了,佛菩萨的入定境界本来就不是靠意识能完全了知的。通过不断地闻思修,你才可能慢慢的增进了解。

追问

谢谢师兄,虽然你没有给我完整的答案,但是师兄的话让我明白了我其实都在揣测,我还在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其实还在选择也是一种分别,并没有看破,是一种假空的状态,嘿嘿,我没有老实修行只想着先去分析状态造成假像,惭愧!谢了

第2个回答  2013-02-17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后存在下来的即是清净本然的无上正觉!

但六识并非是烦恼的根源,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事相的执着才是烦恼的根源!
第3个回答  2013-02-1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那已进入菩萨境界
若没有达到这境界
假定自己明天就死
放下一切执著分别
第4个回答  2013-02-17
妄心才是我们烦恼的根源,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当然,这个妄心也是由我们的妙明真心变现出来的,修行就是用一些方法,把妄心熄灭掉,让真心变现出来发挥作用,则一切烦恼均转为菩提妙用,进入涅盘境界。
第5个回答  2013-02-17
禅宗和尚与别的和尚不同,所谓一叶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即凡事以平常心看待即可。不要太过于钻牛角尖。
你的心还并未安定,还是需要多认识一些东西,巩固一些知识吧。不可操之过急,需不温不火。
你现在是徒增烦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