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匆匆,月圆月缺。多情自古伤离别。 枕冷衾寒,谁与共热?几许相思向谁说? 整段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人生苦短,聚少离多,独眠的孤寂凄凉,不知道向谁说起。

相关古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一、原文: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衷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二、译文:

世间的挚友就是这样难以相见,就像天上互不相见的参商二星。

今天又是什么日子能这么幸运,竟然有机会与你灯下畅叙旧情。

青春强壮的日子到底能有多少?不知不觉间你我都已鬓发苍苍!

听说朋友们大半已经阴阳相隔,听到你的声音我胸中激情澎湃。

没有想到我们已经阔别二十年,如今还能再次到你的家中拜访。

还记得当年分别时你尚未成亲,今日前来却见到你已儿女成群。

他们态度和顺地敬重父辈挚友,热情地问我是从什么地方前来。

简短的寒暄问候还没有进行完,你就已经吩咐他们排摆筵席了。

他们连夜冒雨割来肥嫩的韭菜,饭是喷香的夹杂黄米的二米饭。

你说我们难得有机会在此见面,端起酒杯就与我接连喝了十杯。

喝下十杯酒也难以让我一醉啊,是感受到老朋友你的深情厚谊。

明天我们就要再次被山岳阻隔,从此就再难有叙旧对饮的机会。

此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任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乾元元年(758年)冬天,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天杜甫曾告假回东都洛阳探望旧居陆浑庄。乾元二年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

卫八的家就在杜甫回转时经过的奉先县。在奉先县,杜甫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产生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人生离多聚少和世事沧桑的感叹,于是写下这首诗赠给卫八处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2

这整段话的意思是:团聚和分别都很短暂,都是匆匆忙忙,就像月亮圆和缺一样。自古以来离别就是一件让人感伤的事情。枕头和被子都很冷,谁能跟我一起把它们捂热呢?内心的思念与爱意又能向谁诉说呢?

这段话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爱人分别的寂寞孤寂,以及希望与爱人团聚的愿望。

扩展资料:

这句话是对古诗的化用,是现代人所写,整段话的出处不详。

其中“多情自古伤离别”出自宋朝柳永所写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意思是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枕冷衾寒”出自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意思是就算是枕头和被子都很冷,凤和鸾都形单影只,圆月被云遮住了,这些想来又有什么值得伤感的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9
人生苦短,聚少离多,一片伤心,灯影相伴。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