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运业的前景如何

航运业已经低迷了好几年了吧,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好的开始,航运业未来前景怎么

世界贸易量锐减冲击香港航运业 往来于中国南方制造业和贸易中心的船只在博寮海峡穿梭,至今仍十分频繁。但如今,以往吃水很深、满载集装箱的船只露出水面的部分明显高了很多。  世界各地的货船运输量正不断下降,对船只的需求也在减少,世界航运业逐渐面临危机局面。随着中国繁荣局面开始紧缩,其对世界各地的钢材、铁矿石和其他散装货品的需求逐渐减少,这使得散装货船无处可去。
  香港最大航运公司之一的华光航运公司首席执行蒂姆•å“ˆå…‹æ–¯åˆ©è¯´ï¼šâ€œååœ¨é¦™æ¸¯å—面富有魅力的酒吧中,尤其是在晚上,你会看到许多船只的灯光———那些船就停在那里,等待着。那些都是目前无处可去的散装货轮和集装箱船,没有集装箱可让它们运送。它们在坐等指令,等待贸易局面转好,希望能再次装上货物,将原材料运到中国加工,再将制成品出口至西方市场。”
  目前,香港约有70艘船正在“热等待”,这意味着它们是在船员满员的状态下。而新加坡则有数百艘船正在“冷等待”,没有船员在船上。长期停船在台风频袭的香港并不明智,这样的等待会带来高昂的隐性成本,如照顾船员、在拥挤的海域撞船等风险。另外,更糟糕的是船主每天都要支付高昂的日租金,却挣不到任何收入。一位著名的航运业律师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货船每天能挣到15万美元,现在跌到了5000美元,这些钱甚至不足以支付船只运营费。”有的船主甚至想要出租自己的船,从印度航行到中国,只收取燃料和船员费用。
  在香港让人颇为吃惊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大型船运公司陷入举步维艰的状况。专家认为,香港航运公司传统上较为保守和谨慎,“许多香港航运公司并没遭受严重影响的原因是,它们负债率很低或根本没有负债”。
  但让众多亚洲航运中心的专家担忧的是,即使世界贸易开始复苏,航运业仍将面临麻烦,这是近年来造船订单潮过热所致。以超大型散装货轮为例,现在已下了造船订单的船只数量比当前市场上此类船只的存量还要多5%。这些船都是在过去3年中高价位预订的,因此它们的资产价值已经大幅缩水。即使世界贸易复苏,航运公司仍面临着船只供大于求的状况,这也将使船只租借价格下降。华尔街和航运业之间的热恋已结束,这个产业正迎来一轮长期、痛苦的衰退。(作者沃丁•è‹±æ ¼å…°ï¼Œä¼Šæ–‡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06
中国造船业面临破产潮 专家称今年形势更严峻
经历了2011年的惨淡,2012年全球造船业前景如何?业内人士均表示,造船行业景气度不容乐观,行业萧条趋势难以逆转,未来2-3年会有大量船企面临倒闭退市,全球造船业进入“危险期”。
去年新船订单量创新低
象征国际干散货运价水平的BDI指数日前创出651点的新低,跌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663点。而航运市场的低迷,令造船业接单难的问题更加凸显,一些手持订单消耗殆尽的小船厂陷入“无单可造”的窘境,面临倒闭退市的厄运。
国际航运业独立咨询公司Clarkson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造船订单总量为5896艘,达2006年以来最低值,总价值3367亿美元,而当年全球新签造船订单量为1214艘,比2010年下降48%。船厂完工量为2489艘,为创纪录的1.513亿DWT(载重吨)。Clarkson指出,2011年可能是本轮造船周期的顶峰,目前还没有2014年之后交付的新造船订单,现有订单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延期和取消的危险。
全球造船业进入“危险期”
今年年初,BDI指数保持在1700点左右,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受澳洲、巴西等货源地异常天气以及中国农历春节的影响,跌幅接近70%,加之欧债危机导致需求不足和航运业动力过剩,使航运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恶化。航运业遭受重创,导致船东取消订单,造船企业新接订单减少问题更加严重。
据中国船舶(600150)工业行业协会透露,目前造船完工量已经连续12个月超过同期新接订单量,在统计范围内的船厂中,1/3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加之目前交付的船舶中高价船比例大幅下降,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没有明显改观,造成造船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在以往“交船难、接单难”之后必须接受“盈利难”的挑战。
有业内专家预测,2012年世界新船订造量约为7000万-80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约1.5亿载重吨,船舶制造业供需失衡的状况将更加严重,并且新船价格可能继续下滑,预计船舶工业盈利难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对记者直言:“2012年造船行业的形势可能比2011年更加严峻。”
中国船企面临破产潮
在全球造船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在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和建造量这三大指标上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业内人士仍表示,尽管我国造船产能世界领先,但是高端制造能力不足问题严重,将有大量船企面临被淘汰。
日前,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是决定船企生死的关键期,因为中国的造船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投资不多,设施也比较简陋,是在造船企业高峰期时盲目进入造船领域,现在这个市场低迷后也会选择退出。而这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可能连重组的价值都不具备,未来2-3年,国内将有50%船企面临被淘汰。
对于50%的淘汰率,包张静认为,这一数据虽是个人判断,但也算一个临近程度,目前造船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仅中国的产能就可以满足全球造船需求,所以有一半的产能空置,很多船企因无订单必定会退出。“退出比例将由经济走势决定,如果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可能会有更多的船企退市。”
第2个回答  2013-02-06
海洋运输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它是指使用船舶通过海上航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约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海运事业发展迅猛,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2010年,整个海运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运量增长略大于运力增长。集装箱海运市场出现了较长时期的繁荣,干散货运输市场跌宕起伏,而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也随着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一起剧烈波动。截止2010年底,我国拥有沿海运输船舶10473艘,净载重量4978.87万吨;远洋运输船舶2213艘,净载重量5626.13万吨。
  2011年,世界经济放缓、贸易增速下滑等不利因素给全球海运业界带来了较大冲击,海运业运力过剩现象表现突出。截至2011年底,我国拥有沿海运输船舶10902艘,净载重量5780.47万吨;远洋运输船舶2494艘,净载重量6703.86万吨。
  2012年以来,海运市场并未迎来修复性反弹,国内行业企业触底反弹仍然困难。2012年上半年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为943点,较上年全年平均值下降39%。国内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均值为1133点,同比下降21.5%。
  全球海运业的长期需求仍然旺盛,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当中,未来中国将继续着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必然会刺激对大宗物资的消费,进而产生大量的海运需求,这一拉动效应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来,中国海运业的发展前景光明。另外,我国宏观经济预计将出现软着陆,在2012年下半年“触底反弹”,对外贸易未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海运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海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海洋运输的定义、特点、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海运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集装箱运输、石油运输、液化天然气运输、干散货运输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海运行业做了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关联产业发展分析和未来前景趋势分析,最后详细列明并解析了与海运行业密切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中国海运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海运行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海运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