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简答题中,问你如何看待。。。应该如何回答?。下面是例子请帮忙总结。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周代“三圣(文王、武王、周公)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所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秦朝“姗(讪)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梃(大杖),刘项随而毙之。”“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王、侯)。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分封了九个同姓王)。”
——《汉书·诸侯王表》
(3)根据以上材料,你怎样看待秦汉时期分封制的废立?(6分)

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实行分封制有历史原因和现实需求,但导致王国问题;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汉初对秦亡原因的认识停留在表象认识。分封制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是分封子弟,功臣为王侯确有拱卫皇权的功能。另一作用是分封制也有促成分裂割势力发展甚而直接威胁皇权的作用。西汉初期实行分封制的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按历史趋势回答,是否顺应历史趋势,是则是历史必然。
第二:是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国家的统一。
第三:是否巩固统治、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问

出处是哪里。感觉很精辟。至少很对这道题。这个回答是否对所有看待题都有效?

追答

政治制度更替性的此类问题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套。我是高三的历史教师,带着学生总结过。

追问

那还有什么类型的吗?

追答

政治制度的问题还有客观评价类的,这类很简单,教材上的作用和影响加上材料的内容就可以了。(一般材料题都是一句话一个点);主观评价类的在开头加一个自己的认识(就是赞成还是反对,好或者是坏等等)
政治制度的影响:此类问题多是现总结材料观点在加上国内、国际影响或者是当世、后世影响。

还有很多,不过百度贴吧上有很多答题技巧的总结,你可以看看。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7e30bb68a98271fe910ef93f.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