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九子夺嫡的史实

如题所述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1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当时有十二位成年阿哥,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助老八争位,是老八同党。

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轮不到自己,也无此奢望,便安稳地当着亲王。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不再立他,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

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趟浑水,主动退出。实际的竞争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胜出,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党,他们之间展开了夺嫡之争。

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扩展资料:

九子夺嫡的胜利者-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

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他是个明君而非仁君,明君指的是治理国家能力很强,但在某个地方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总的来说是七三开的,即成绩七分,过错三分。

可以这样说,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

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

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2-02
所谓“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事件。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

【事件经过】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当时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谋求储位的愿望(包括已被废黜的胤礽)。只不过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觉自己没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是老八同党,助老八争位,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轮不到自己,也无此奢望,便只安稳地当着亲王。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不再立他,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趟浑水,主动退出。实际的竞争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胜出,即雍正皇帝。

满意请采纳O(∩_∩)O~
第3个回答  2019-12-23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当时有十二位成年阿哥,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助老八争位,是老八同党。

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轮不到自己,也无此奢望,便安稳地当着亲王。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不再立他,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

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趟浑水,主动退出。实际的竞争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胜出,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党,他们之间展开了夺嫡之争。

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6
著名的九王夺嫡事件,说的就康熙帝九位皇子: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我,十三阿哥胤祥及十四阿哥胤祯。

九王夺嫡事件,是以二阿哥胤礽即皇太子第一次被废拉开序幕的。胤礽当了三十三年皇太子,康熙帝亦一直用心栽培他,他亦本来最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他行为越渐乖张,常做出僭越皇权的事。在清圣祖实录中就有记载: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加上其他阿哥如八阿哥,十四阿哥等常常打他的小报告,说他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包庇内务府总管凌普贪污敲诈,又截留蒙古敬献给康熙的贡品多种行为,令康熙对他的不满越渐加深。

而他对父皇及兄弟漠不关心,亦令父子关系更为紧张;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巡幸塞外时,十八阿哥胤祄患了重病,康熙帝十分忧心,但二阿哥却漠不关心,让康熙想起之前同样是出巡塞外时,自己在途中患病,命二阿哥和三阿哥到驰驿迎驾。当时只有十六岁的二阿哥,同样对父皇漠不关心。康熙就说他:绝无忠爱君父之念。

而被废的导火线,同样发生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塞外途中。在回京途中,二阿哥走近父皇所居的皇帐偷窥,令康熙帝怀疑他有弑君父之心。结果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康熙帝在布尔哈蘇台行宫,当著所有亲贵大臣面前痛斥太子的一切罪状,又废去他的太子之位。虽然第二年又复立他为太子,但太子没有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变本加厉,结果三年后再次被废。

胤礽两岁左右被册为皇太子,他已习惯自己就是皇太子,认定皇位必是传给他的。他没有好好经营与父皇兄弟之间的关系,亦没有一种敏感度去察觉兄弟们胆敢去害他,一直疼爱他的父皇会废了他,因而招致从太子宝座上掉落下来。

大阿哥失败后,最有资格争夺太子之位的,可说是八阿哥胤禩了。八阿哥在朝中广结善缘,得到很多朝中大臣拥戴。大阿哥自知自己没机会当太子后,便改为拥立八阿哥。大阿哥跟八阿哥感情很不错,因为八阿哥小时候,是由惠妃养大的。大阿哥找来一个叫张明德的相士为八阿哥看相制造舆论。清圣祖实录提到:相面人张明德曾相允禩,后必大贵。

但康熙很快就看穿他们的计谋,将张明德正法,说他妖言惑众。又说八阿哥 “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胤礽。” 要将八阿哥交去议政处审理,结果十四阿哥冲出来保他,气得康熙拔刀相向,幸得五阿哥及时抱著皇父,才不致悲剧发生。

还有一次,康熙在废太子之后,内心十分挣扎,因他心里亦对二阿哥十分疼爱,心软之下又想立回他为太子。於是康熙想到要大臣推举众阿哥们,其实康熙一心就是想大臣们再次推举二阿哥,但八阿哥却以为机会来了,而大臣们亦大多数推举他作为新太子。这亦样康熙看穿了八阿哥的野心还有实力,令八阿哥再次触礁。
康熙帝指出:皇父子未曾办理过政事;近又罹罪,其母出身微贱,实不宜立为皇太子。
之后康熙帝就以二阿哥被诅为由,现在他康复过来,又可以立回太子了。

在这件事中,可以看到康熙疼二阿哥,是因为对孝诚皇后有真情;不喜欢八阿哥,是因为其母出身微贱,这也是子以母贵下必然的结果。

八阿哥失败后,焦点就落在十四阿哥胤祯身上。他在八阿哥事件上触怒康熙,但康熙仍封他为贝子,令他开始踌躇满志,亦眼见八阿哥失败,就开始为自己求出路,广招名士,当时就有“十四王爷虚闲下士” 的说法。

康熙五十七年春天,准噶尔部出兵攻打西藏,康熙命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结果报捷,军中称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连他自己给父皇的书信,亦自称大将军王臣,十分跋扈僭越。不止康熙,连他的同胞哥哥胤禛亦看在眼内。

四阿哥胤禛一直默默耕耘,从不参与任何阿哥的党派斗争,只是潜心佛道。康熙喜欢哪个密宗,他就去巴结奉承;自号破尘居士及圆明居士,自认天下第一闲人。他亦找来年羹尧,隆科多及十三阿哥胤祥作为後盾。而父皇派他去江南治水患,他真的做得有声有色,亦拿问了很多贪官污吏。所以在他回京以后,康熙就派了很多肃贪的工作给他。康熙病重时,四阿哥亦亲自照料,令康熙十分感动。

其实在当时,十四阿哥跟四阿哥已是最后两个热门了,但从康熙派给他们的任务,就可知道他们各自在父皇心目中的份量;康熙派十四阿哥代表自己出征,而四阿哥则派去代表自己祭天。当时所有大型的祭祀,都是四阿哥代康熙出席的。由此可见,四阿哥在康熙心目中的比重,比十四阿哥更大。

因为打仗出征,不一定是皇子,找个有实力的军将也行。但祭天是代表皇权向上天祷告,历来只有皇帝或太子才可祭天。康熙此举,而暗示谁人才是他心目中的继承人了。

而且有一点,是康熙中晚年时期,贪污风气十分盛行,而那些贪官大多是追随康熙几十年的老臣子。康熙不忍心诛杀他们,就希望选一个严正刚直的新君来铲除这些贪官。亦因为雍正灭了这些贪官,为乾隆盛世打好了基础。

之於其他如三阿哥,九阿哥及十阿哥等,在九王事件中只属陪衬角色,根本毫无争到皇位的胜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