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说的出关,是指的什么关?关中是什么地方?

如题所述

这里的“关”一般指长城的各个关隘。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

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扩展资料

平原四关

1、潼关

为四关之首,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潼关以水得名。

2、大散关

亦称散关,在宝鸡市境内。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3、武关

关中南大门,春秋时期设置。当时商洛一带为晋国疆域,为防楚国,在少习山构建关隘。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90年,楚人谋北方,“将通少习以听命”。战国时四方拓展的秦国占据后改称少习为武关,寓含以武力讨伐东方诸国之意。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西晋杜预:“少习,商县武关也。”武关扼居关中通往长江中游大道的咽喉,“秦未得武关,不可以制楚”,足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因设置武关而得名的武关道,由长安东南行,溯霸河而上,过了秦岭,又沿丹水而下。

4、萧关

萧关,为古代西北边地著名关隘。秦汉帝王出巡,汉唐文人出塞,都与萧关有缘。萧关方位在何处,向有争议,但在宁夏固原县(今固原市原州区)东南这一大略方位是没有争议的。

萧关不是一个独立的关塞,它与秦长城的战略地位是密切相关的。秦长城以及在环县境内沿长城修筑的城镇堡寨,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另外县城周围的果儿山、玉皇山、城东塬三大烽燧及城子岗、沈家台、城东沟口的城障,将县城团团围在中央,构成牢固的人工屏障。

三大烽燧筑在萧关的制高点上,既可遥相呼应,又能俯瞰环江、城西川,城东沟三水交汇的所有地域,关内、外5平方公里的河谷、山川、道路、村舍等尽收眼底,高下纵横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其设计之精心,布局之巧妙,令世人叹为观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渭河平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