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一、浑身发抖

当人体置身于低温环境时,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会引起骨骼肌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引起全身肌肉会紧绷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缓解寒冷。这在医学上称为“战栗性产热”,人们在寒风中,会冷得跺脚,也是基于此原理的本能反应。

二、身体末梢冰冷

外界温度过低时,身体会首先趋向于保护重要的部位,更多血液会流向身体中心,给重要脏器供应氧气和养分,相对的,手指、脚趾、耳朵等末梢部位就会因为血流减少而感觉寒冷。

所以,在寒冷的环境中,外出时尽量带上耳罩,或用帽子、围巾遮住耳朵、鼻子;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带好手套;胸背部贴身衣物穿暖些,有助于让血流均衡分配,同时保障身体末梢供血。

老人、孩子等体弱人群尤其要注意四肢保暖。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搓手搓耳朵,让其快速回暖,不宜直接用热水或热物敷贴。

三、流清鼻涕

正常人每天分泌数百毫升鼻涕,它们会顺着鼻黏膜纤毛运动的方向,流向鼻后孔,再到咽部,另有一部分蒸发或干结了,所以平时不会有鼻涕流下的烦恼。

而当冷空气进入鼻腔,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就会出现流清鼻涕或鼻孔黏液现象。这属于鼻子对冷空气敏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射。

冷天出门戴口罩,可以减少冷空气进入鼻腔的机会。为了能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以每天用冷水洗一次脸,流鼻涕时可用温盐水冲洗鼻子。

如果稍有冷空气就不断流鼻涕,且持续时间很长,到室内也不好转,要怀疑是鼻炎导致,建议到医院就诊。

四、心脏负担加重

在寒冷时,为给身体提供足够能量,心率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和工作负荷也会增大。低温时血液黏稠,循环流速更慢,则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一旦遭受寒冷刺激,冠状动脉易收缩痉挛、血压升高,原有心血管基础病变的患者可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五、呼吸急促

低温时,尤其北方地区,顶着寒风行走有时会喘不上气、不停咳嗽、恶心想吐,这是因为寒冷干燥的空气会让鼻子发干,刺激咽喉部位,还会使小气管收缩,以致出现呼吸道应激反应。

所以冬天外出要护好口咽部,尽量用鼻子呼吸,避免嘴部干燥加剧,也避免冷空气侵袭;平时注意补水,每天不少于七八杯,蜂蜜水有润燥功能;多吃梨、银耳、百合等润肺食物;家中可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恒定。

六、关节僵直

寒冷时很多人会感觉肌肉酸痛、关节发僵、关节炎疼痛加重,那是因为温度过低会导致肌肉收缩,血运和滑液分泌减少,关节周围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等)顺应性变差。

所以,气温骤降时,一定要及时添衣保暖,避免长时间呆在户外。登山、爬楼梯等运动会增加关节负重,尽量不要在冬季进行。运动前,一定做好热身,以免僵硬的四肢投入到剧烈的运动后,造成损伤。

饮食方面应注意补钙、维生素、蛋白质等,适当多吃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核桃等。

参考资料:人民网-寒冷带来的身体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